2. 浙江华云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杭州 310030
2. Zhejiang Huayun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Hangzhou 310030, China
随着电力系统的发展以及人们对电能需求量的增大, 变电站在当下的日常生活和工业生产中变得愈发重要. 由于变电站设备大多处于露天环境, 可能出现诸如表盘破损、呼吸器硅胶变色等缺陷以及存在鸟巢、挂空悬浮物等异物, 若未能及时发现此类问题, 可能会造成不同等级的电力事故[1], 因此, 对变电站设备进行定期巡检维护尤为重要. 但是随着变电站规模扩大, 设备增多, 传统的人工巡检方式由于劳动强度大、人工成本高、效率低, 难以达到正常巡检要求[2]. 近年来, 随着计算机视觉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发展, 变电站巡检质量和效率大大提高, 电力维护人员可以通过监控相机、机器人、无人机等装备进行远程巡检, 并进行缺陷的计算机自动识别.
传统的缺陷检测算法一般是通过使用Canny边缘检测、Hough检测、直线检测以及小波变换等图像处理技术提取出巡检图片的纹理、颜色及形状等特征, 然后再采用模板匹配、支持向量机(support vector machine, SVM)等机器学习算法对缺陷进行检测. 文献[3-7]用Gabor滤波器进行纹理特征提取, 以进行表面缺陷的检测. 文献[8]利用Gabor滤波器具有频率选择和方向选择的特性, 对带钢表面缺陷的纹理特征进行提取, 得到了分割后的缺陷图像. 文献[9-11]利用小波变换方法提取图像的纹理特征以进行表面缺陷的检测.
在电力系统中, 传统算法一般利用颜色及形状特征来进行缺陷的检测. 陈文浩等[12]提出一种基于无人机电力巡检的玻璃绝缘子自爆、破损情况检测方法, 对巡检所得图像, 首先将RGB颜色空间转换为LAB颜色空间来避免光照影响; 然后使用改进后的最大类间方差进行阈值分割; 最后通过判断绝缘子对应位置上像素个数来准确定位绝缘子自爆或破损点的坐标, 并在巡检图像中标识出来. Zhao等[13] 提出了一种基于方位角检测和二值形状先验知识(OAD-BSPK)的复杂航空图像中不同角度多个绝缘子的定位方法. Kaftandjian等[14]研究设计了不同形态学的顶帽(Top-Hat)算子, 该算子通过对不同类型的缺陷区域进行特征提取, 再求得缺陷特征参数并建立缺陷模板, 最后利用模板对缺陷进行分类.
随着深度学习技术的迅猛发展, 人工特征提取方式逐渐被基于卷积神经网络的自动特征提取方式所代替. 2018年, Cha等[15]最早将Faster R-CNN直接应用于桥梁表面缺陷定位, 其主干网络被替换为ZE-Net. He等[16]提出了基于Faster R-CNN的带钢表面缺陷检测网络, 该网络的改进在于将主干网络中多级特征图组合为一个多尺度特征图. 尹子会等[17]针对变电设备典型视觉缺陷检测中快速定位及缺陷检测的自动化程度和效率较低问题, 提出了一种融合边缘计算和改进的Faster R-CNN变电站设备典型视觉缺陷的检测系统. 白涛[18]针对电力设备中的绝缘子缺陷检测问题, 提出了“先定位、后识别”的方案, 通过改进现有目标检测框架Faster R-CNN和基于深度学习的方法提出了一种新的级联式目标检测模型.
然而, 以上涉及的基于深度学习的缺陷检测方法极度依赖于大量的有标注数据, 一般称之为有监督学习. 这种方式的缺陷一是需要消耗大量的人力去采集和标注数据; 二是变电站缺陷样本非常少, 难以采集到足够数量的数据, 因此, 使用有监督的目标检测方法往往达不到很好的效果. 基于这一认识, 越来越多的研究者寻求如何利用大量的无标注数据来提升深度学习的效能. 近年来, 自监督学习以其良好的数据利用效率和泛化能力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 自监督学习主要利用辅助任务从大规模的无标注数据中挖掘自身的监督信息, 通过这种构造的监督信息对网络进行训练, 从而学到对下游任务有用的表征. 在自监督学习领域, 对比学习被广泛应用于目标检测等以分类为基础的下游任务中, 并能获得良好的性能. 如CMC[19]、SwAV[20]、MoCo[21]、SimCLR[22]、BYOL[23]、SimSiam[24]等对比式自监督学习方法, 通过在ImageNet数据集上进行预训练, 然后迁移到下游目标检测任务上, 其性能可以接近甚至优于有监督方法.
已有的对比式自监督学习框架依赖于类似ImageNet等数据集的潜在特征: 每一幅图像内容明确, 且均是以该单个对象为中心. 这类图像被称之为标志性图像(iconic images), 这使得同一图像的不同视图和裁剪区域均对应于同一目标物[25], 如图1所示. 然而在实际场景中, 几乎都是包含多个目标物的图像(如COCO、Pascal VOC等数据集图像), 它们称之为非标志性图像(non-iconic images), 对此类图像进行随机裁剪或者其他数据增强操作很可能导致增强后的图像对应于不同的目标物, 这类图像并不适用于已有的对比式自监督学习框架, 如图2所示, 两次随机裁剪出来的目标不一致且相差较大.
针对上述问题, 本文基于对比式自监督学习算法SimSiam提出了一种改进算法, 改进后的算法能直接使用非标志性图像进行对比式学习. 本文验证了该算法在通用目标检测任务上的性能, 然后将其应用于变电站设备缺陷检测任务上. 为了证明改进后算法对目标检测任务的性能提升效果, 本文对比了由detectron2官方提供的基于ImageNet分类任务的有监督预训练模型和使用SimSiam算法在COCO数据集上进行自监督预训练获得的模型在下游目标检测任务上的性能.
实验结果表明, 在Pascal VOC目标检测任务上, 改进后的算法可达到77.89%的mAP值, 而SimSiam算法和有监督模型分别为75.50%、78.68%. 在变电站设备缺陷检测任务上, 改进后算法可达到83.84%的mAP值, 不仅超过SimSiam算法的81.44%, 也优于有监督模型的83.52%.
1 SimSiam对比式自监督学习算法在对比式自监督学习方法中, 孪生网络是最常用的网络结构, 孪生网络可以比较一幅图像的两个不同数据增强视图的相似性. 在BYOL框架出现以前, 大部分人认为对比式自监督模型避免坍塌的关键在于负样本的存在, 然而随着研究的深入, 文献[23]首次指出了即使不使用负样本, 也可以避免模型的坍塌.
文献[24]表明了孪生神经网络表征学习避免坍塌的关键在于“prediction head” (预测层)和“stop-gradient” (梯度停止策略), 其中prediction head是一种投影变换层, 而stop-gradient则是在孪生网络的一个分支取消梯度传播策略. 文献[24]还指出在不使用负样本对、大的训练批次以及动量编码器的情况下简单孪生网络也能学习到有用的特征表示. SimSiam的网络结构如图3所示, 首先, 在对输入图像进行编码前会对原图像进行两种不同方式的随机数据增强(如随机裁剪、随机灰度化、随机高斯模糊、随机翻转等), 然后将增强后的图像输入孪生网络中. 在孪生网络中, 编码器
$ L = \frac{1}{2}D({v_1}, {{\textit{z}}_2}) + \frac{1}{2}D({v_2}, {{\textit{z}}_1}) $ | (1) |
$ D({v_i}, {{\textit{z}}_j}) = - \frac{{{v_i}}}{{{{\left\| {{v_i}} \right\|}_2}}} \cdot \frac{{{{\textit{z}}_j}}}{{{{\left\| {{{\textit{z}}_j}} \right\|}_2}}} $ | (2) |
其中,
由于在SimSiam中使用了梯度停止策略, 因此损失函数可以进一步表示为:
$ L = \frac{1}{2}D({v_1}, sg({{\textit{z}}_2})) + \frac{1}{2}D({v_2}, sg({{\textit{z}}_1})) $ | (3) |
其中,
2 基于SimSiam的改进算法
由于SimSiam算法在使用非标志性图像进行对比式学习时无法学到很好的表征, 因此在下游任务中性能会下降, 而在变电站设备缺陷图像中往往会出现多种类别的缺陷且背景复杂, 不适合做SimSiam的预训练数据集. 为了合理利用大量无标注变电站缺陷数据, 本文对SimSiam算法进行改进. 主要包括: (1)使用全卷积网络代替MLP重新构建投影层和预测层, 并在投影层中嵌入空间注意力模块; (2)将损失函数由负余弦相似度修改为欧氏距离平方. 改进后算法能直接利用非标志性图像数据如COCO或者变电站设备缺陷图像进行对比学习, 而无需使用标志性图像. 实验结果表明, 当使用非标志性图像作为预训练数据集时, 改进后算法在下游目标检测任务上的性能不仅超越了SimSiam, 且接近有监督模型. 论文源码地址为 https://github.com/L-iffer/Substation-Defect-Detection-based-on-Self-supervised-Learning/tree/master.
2.1 投影层的改进多层感知机(multi-layer perceptron, MLP)也叫人工神经网络, 由单层感知机演变而来. 单层感知机只有一个全连接层, 拥有简单的非线性变换能力, 而多层感知机拥有多个全连接层, 具有更强的非线性变换能力, 可以对复杂的数据特征进行拟合. 在SimSiam模型中, 投影层和预测层就是由多层感知机组成, 除了对编码网络输出的特征进行非线性变换拟合之外, MLP在自监督学习中被广泛用于提升模型对数据的表征能力[26]. 另外, 值得注意的是, 在只有正样本的对比式自监督学习框架中, 如BYOL、SimSiam等, 预测层是避免模型坍塌的重要原因之一, 它的存在避免了直接拉近正样本对, 而是让模型去不断学习孪生网络中预测层分支到另一分支的映射.
在文献[24]中, 作者使用的预训练数据集为ImageNet中的大规模视觉识别挑战(ImageNet large scale visual recognition challenge, ILSVRC) 2012数据集, 用于图像分类和目标定位任务, 包含1000个类别共1281167张图像, 该数据集绝大多数为标志性图像. 然而, 就数据收集的难易程度而言, 非标志性图像的来源更广泛, 更容易收集. 为了利用大量的无标注变电站设备缺陷数据, 本文基于SimSiam算法进行改进, 使得改进后算法能直接使用非标志性图像(如COCO和变电站设备缺陷图像)进行自监督对比式学习.
在SimSiam模型中, 投影层和预测层均由MLP构成, MLP的非线性变换能力来自全连接层后面的ReLU激活层, 将多个全连接层进行堆叠后, 可以大大增强MLP的非线性变换能力, 从而拟合出表征能力更强的特征向量. 对标志性图像而言, 增强前后其中心目标物不发生改变, 因此使用特征向量便可对原始图像进行表征; 而对于非标志性图像, 图中同时具有多个目标, 增强前后其中心目标物极有可能不一致, 甚至存在多个目标物, 此时再利用特征向量进行表征则会丢失图像的空间结构和局部信息, 使得计算出来的相似度不够准确. 这一点在自监督的预训练过程中得以体现: SimSiam模型在使用非标志性图像进行对比学习时, 最终的损失值会比使用标志性图像更低, 但是在下游目标检测任务上的性能却不如后者, 原因就在于使用特征向量对非标志性图像进行表征时, 将所含目标物差异较大的视图认为相似.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 本论文使用全卷积网络代替MLP, 并适当地嵌入空间注意力模块(spatial attention module, SAM)来加强局部特征之间的联系. 在投影层和预测层中, 用特征图代替特征向量, 可以始终保留特征的空间结构和局部信息; 嵌入空间注意力模块的主要作用是在特征图中基于通道方向获取关键区域信息, 如图4所示. 在投影层的第1个卷积层和第2个卷积层后面嵌入空间注意力模块, 空间注意力模块的卷积核大小为
由于全卷积网络输出的是
在图像分类领域, 通常利用余弦相似度来度量图像间的相似性, 例如在人脸识别领域[27], 使用余弦相似度作为衡量人脸相似的标准. 余弦相似度通过测量两个向量内积空间的余弦值来度量它们之间的相似性, 两个向量之间的角度余弦值可以用于确定两个向量是否大致指向相同的方向. 因此, 在对比式自监督学习中, 也常采用余弦相似度作为度量图像相似程度的手段.
在SimSiam算法中, 作者利用余弦相似度方法来计算投影层和预测层输出的特征向量的相似值, 并以此作为孪生网络输入图像的增强视图相似程度的衡量. 如式(1)和式(2)所示, 采用负余弦相似度值作为损失函数, 损失函数由对称损失组成, 对称损失表示交换增强视图输入的孪生网络分支后所获取的负余弦相似度值.
尽管余弦相似度在衡量图像相似性上有一定优势, 但欧氏距离度量对特征向量的具体数值差异更加敏感. 为了验证这一点, 本文使用欧氏距离对特征向量之间的差异进行度量, 并将欧氏距离平方作为损失函数. 实验结果表明, 采用欧氏距离平方作为损失函数确实能进一步提升模型的性能. 具体描述如下:
$ L = \frac{1}{2}{d^{\text{2}}}({v_1}, {{\textit{z}}_2}) + \frac{1}{2}{d^{\text{2}}}({v_2}, {{\textit{z}}_1}) $ | (4) |
$ d(a, b) = \sqrt {\sum\nolimits_{i = 1}^n {{{({a_i} - {b_i})}^2}} } $ | (5) |
其中,
在投影层和预测层中, 输出均为
$ L = 2 + D({v_1}, sg({{\textit{z}}_2})) + D({v_2}, sg({{\textit{z}}_1})) $ | (6) |
其中,
基于SimSiam改进后算法如图7所示, 虚线框中部分为对原SimSiam的改动.
3 实验数据集及评价指标 3.1 自监督学习数据集
本文的自监督学习算法所使用的数据集由两部分组成.
1) COCO2017数据集. 包含118287张训练集图像、5000张验证集图像以及40670张测试集图像, 实验中仅使用训练集图像进行自监督学习预训练.
2) 变电站设备缺陷数据集. 包含表盘破损、表盘模糊、绝缘子破裂、呼吸器硅胶变色等25类缺陷, 合计36136张图像, 全部用于自监督学习预训练.
3.2 下游任务数据集在自监督学习领域, 需要通过下游任务去评估自监督学习的效果, 下游任务的实现仍然需要使用少量有标注数据, 实现方式是将自监督学习到的预训练模型在下游任务的有标注数据上进行迁移训练并进行性能评估. 本文中, 为了验证改进后算法是否能在非标志性图像数据集上获得更好的表征, 从而提升模型的检测性能, 首先将预训练模型迁移到Pascal VOC目标检测任务上. 在VOC2007数据集中, 包含训练集+验证集图像5011张, 测试集图像4952张; 在VOC2012数据集中, 包含训练集+验证集图像11540张. 混合VOC2007数据集和VOC2012数据集的训练集+验证集图像后得到5011+11540=16551张图像, 作为目标检测任务的训练集, 并使用VOC2007数据集的4952张测试集图像作为目标检测任务的测试集. Pascal VOC目标检测任务中训练集和测试集各类别实例分布如图8所示.
针对变电站设备缺陷检测任务, 同样进行了相关实验. 通过变电站现场监控相机抓拍和互联网图像抓取方式, 本文获取了9671张变电站设备缺陷图像, 包括表计表盘破损、挂空悬浮物、鸟巢、呼吸器硅胶变色以及箱门闭合异常等5类缺陷. 随机挑选其中8032张图像作为训练集、其余1605张图像作为测试集, 所有图像均使用LabelImg工具进行标注. 变电站设备缺陷检测任务中训练集和测试集各类别实例分布如图9所示.
3.3 评价指标
在文献[24]中, 为了评估预训练模型在下游目标检测任务上的性能, 作者使用了两种不同的评价指标进行评估: 在Pascal VOC目标检测任务中使用VOC评价指标; 在COCO目标检测任务中使用COCO评价指标. 因此, 对于变电站设备缺陷检测任务, 本文统一采用COCO评价指标进行模型性能评估; Pascal VOC目标检测任务则使用VOC评价指标. 采用此种评估方法的另一优势在于: 对于不同的评价指标, 若模型的性能均有提升, 则更具说服力.
查准率
$ P = \frac{{TP}}{{TP + FP}}, \; R = \frac{{TP}}{{TP + FN}} $ | (7) |
其中,
对不同置信度阈值求取不同的P、R组合, 即可得到P-R曲线, 该曲线与坐标轴围成的面积表示为average precision (AP), 它用来衡量对某个类别的检测精度, AP越大, 精度越高. 对所有类别的AP求平均值, 可得到各类别的平均检测精度mAP, 它用于衡量模型的整体检测精度.
COCO评价指标中, 在计算P-R曲线与坐标轴围成的面积时, 使用的是101点插值法, 相较于VOC评价指标中使用的11点插值法或者平滑P-R曲线面积法, 计算方式更加严格, 计算结果更加精确[28].
4 实验结果实验过程分为对比式自监督学习、下游Pascal VOC目标检测性能评估、下游变电站设备缺陷检测性能评估3部分. 实验流程图如图10所示.
4.1 对比式自监督学习
在自监督模型训练中, 实验平台为运行Ubuntu 16.04.1操作系统的服务器, 它内含两张NVIDIA GeForce GTXTITAN X显卡, 每张显卡运行内存均为12 GB. 深度学习软件环境为CUDA 10.1、Python 3.7.10、PyTorch 1.7.1.
1) 数据集. 无标签的COCO 2017训练集, 包含图像118287张.
2) 数据增强方式. 和文献[24]中保持一致, 包括随机裁剪、随机灰度化、随机高斯模糊、随机翻转等. 数据增强用于孪生网络的不同分支进行对比学习, 原始图像数量保持不变, COCO数据集图像数量为118287, 变电站设备缺陷数据集图像数量为36136.
3) 网络结构. 编码器采用ResNet-50作为主干网络, 网络输入的大小为
4) 优化器. 使用权重衰减为1E–4的SGD优化器, 初始学习率大小为0.05, 按照BatchSize/256策略进行学习率的调整, 并在训练过程中使用余弦衰减策略调整学习率大小. 在数据集上训练模型400个epoch, 并使用两个GPU进行分布式训练, 由于运行内存的限制, 每批次的大小为96个样本.
4.2 Pascal VOC目标检测性能评估在下游任务实验中, 实验平台为运行Ubuntu 18.04.5操作系统的PC机, 其显卡为NVIDIA GeForce RTX 3090, 运行内存为24 GB. 使用深度学习平台detectron2搭建Faster R-CNN C4目标检测框架并实现下游任务.
为了验证本文提出的算法在非标志性图像上获得的表征优于SimSiam算法, 分别使用SimSiam算法和本文算法按照第4.1节设置进行了自监督实验, 然后将所得预训练模型用于Pascal VOC目标检测任务. 为了更好地对比自监督学习和有监督学习在目标检测任务上的性能差距, 使用detectron2官方提供的有监督预训练模型(ImageNet数据集进行有监督分类任务, 主干网络为ResNet-50)用于Pascal VOC目标检测任务. 使用第3.2节中所述Pascal VOC训练集进行精调, 并在测试集上评估模型的性能. 由于设备内存限制, 将批次大小设置为4, 初始学习率为0.005, 优化器为SGD, 总的迭代次数为72000, 在第48000和64000次迭代学习率会下降为原来的0.1, 并在前100个迭代内采用学习率预热策略. 最终评估后的性能如表1所示, SimSiam算法所得预训练模型在下游任务上的检测精度最低, mAP值为75.50%; 而本文算法所得预训练模型的mAP值为77.89%, 不仅优于SimSiam算法, 且接近有监督预训练模型的mAP值78.68%. 此外, 为了进一步证明改进后算法的优势, 本文参考了文献[25]中BYOL算法在COCO数据集上所得预训练模型的性能, 其在Pascal VOC测试集上的mAP值为75.80%.
为了验证单独应用第2.1节、第2.2节改进方法对自监督算法性能的提升效果, 本文进行了消融实验. 具体为: 分别将第2.1节改进和第2.2节改进加入SimSiam算法中, 然后进行自监督预训练, 将所得预训练模型仍然应用于Pascal VOC目标检测任务, 评估模型在测试集上的检测性能, 实验结果如表2所示. 从表2中可知, 当仅使用全卷积网络替代MLP时, 模型的检测性能就得到了提升, 这说明全卷积网络保留了特征的空间结构和局部信息从而加强了模型对非标志性图像的表征能力, 能够在图片中获取更多的信息; 而单独应用欧式距离平方作为损失函数同样提升了模型的检测性能. 这是因为对于自监督学习而言, 当人工设定的代理任务越难时, 意味着模型获取的图像语义特征更加丰富, 因此在对比式学习中, 更加严格的相似度度量方式有助于提升模型在下游任务中的性能, 尤其当下游任务是以分类为基础的目标检测任务.
4.3 变电站设备缺陷检测性能评估
在变电站设备缺陷检测任务中, 首先, 仍然按照第4.1节的方案进行自监督实验, 使用SimSiam算法和本文算法进行自监督预训练, 然后在下游缺陷检测任务上评估预训练模型的性能. 当自监督模型预训练数据集与下游任务训练集相同或者为相同域时, 有助于提升预训练模型在下游任务上的性能[29]. 因此, 在保证训练集样本数量充足的条件下, 同时也为了充分利用大量的无标注变电站设备缺陷样本, 本文尝试混合第3.1节中COCO数据和变电站设备缺陷数据作为新的自监督训练集, 图像数量为154423, 同样使用本文算法进行自监督学习, 所有的实验结果如表3所示. 根据表中数据可知, 本文算法所得预训练模型在缺陷检测任务上的mAP值为83.67%, 相较于SimSiam预训练模型提升了2.23个百分点, 且略优于有监督预训练模型的mAP值83.52%. 当使用混合数据集时, 本文算法所得预训练模型的检测性能得到进一步提升, mAP值达到了83.84%. 一些典型缺陷检测结果如图11所示. 为准确衡量模型的推理速度, 对100张图像的检测时间求平均值, 结果表明: 基于CPU的推理速度为1 f/s; 基于GPU的推理速度为11.1 f/s.
5 结论
为提高变电站设备缺陷检测精度, 本文提出一种基于自监督学习算法SimSiam的改进算法, 使用全卷积网络取代SimSiam中的MLP模块, 并在投影层中嵌入空间注意力模块, 以尽可能地保留图像的空间结构和局部信息; 同时, 将损失函数修改为欧氏距离度量以获得更好的图像表征. 本文提出的算法可以直接使用无标签的COCO数据集和变电站设备缺陷数据集进行自监督预训练. 通过上述方式, 将预训练模型应用在变电站设备缺陷检测任务中, 实验表明, 对5类缺陷检测的mAP达到了83.84%, 相较于有监督模型的检测性能, 提升了0.32%; 同时相较于SimSiam算法预训练模型的检测性能提升了2.4%. 证明了基于SimSiam改进后的算法无需使用标志性图像进行对比学习, 在非标志性图像上也能学到良好的表征, 有利于提升变电站设备缺陷检测精度. 鉴于目前自监督方法性能还无法完全超过有监督方法, 而在缺陷检测任务上, 本文改进后算法可以与有监督方法相持平, 证明了改进后算法的优势.
[1] |
应樱. 基于改进Faster R-CNN的变电站设备缺陷检测算法研究[硕士学位论文]. 杭州: 浙江大学, 2021.
|
[2] |
伍艺佳, 华雄, 王丽蓉, 等. 基于注意力机制学习的变电设备缺陷检测方法. 计算机与现代化, 2021, 36(2): 7-8. DOI:10.3969/j.issn.1006-2475.2021.02.002. |
[3] |
Tsa DM, Wu SK. Automated surface inspection using Gabor filters. The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Advanced Manufacturing Technology, 2020, 16(7): 474-482. DOI:10.1007/s001700070055 |
[4] |
Bodnarova A, Bennamoun M, Latham S. Optimal Gabor filters for textile flaw detection. Pattern Recognition, 2002, 35(12): 2973-2991. DOI:10.1016/S0031-3203(02)00017-1 |
[5] |
Kumar A, Pang GKH. Defect detection in textured materials using Gabor filters. IEEE Transactions on Industry Applications, 2002, 38(2): 425-440. DOI:10.1109/28.993164 |
[6] |
Tsai DM, Lin CP, Huang KT. Defect detection in coloured texture surfaces using Gabor filters. The Imaging Science Journal, 2005, 53(1): 27-37. DOI:10.1179/136821905X26935 |
[7] |
Hu GH. Optimal ring Gabor filter design for texture defect detection using a simulated annealing algorithm. Proceedings of 2014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Information Science, Electronics and Electrical Engineering. Sapporo: IEEE, 2014. 860–864.
|
[8] |
丛家慧, 颜云辉, 董德威. Gabor滤波器在带钢表面缺陷检测中的应用. 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0, 31(2): 257-260. DOI:10.3969/j.issn.1005-3026.2010.02.027 |
[9] |
Lee CS, Choi CH, Choi JY, et al. Feature extraction algorithm based on adaptive wavelet packet for surface defect classification. Proceedings of the 3rd IEEE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Image Processing. Lausanne: IEEE, 1996. 673–676.
|
[10] |
周鹏, 徐科, 刘顺华. 基于剪切波和小波特征融合的金属表面缺陷识别方法. 机械工程学报, 2015, 51(6): 98-103. DOI:10.3901/JME.2015.06.098 |
[11] |
Singh A, Dutta MK, Parthasarathi M, et al. Image processing based automatic diagnosis of glaucoma using wavelet features of segmented optic disc from fundus image. Computer Methods and Programs in Biomedicine, 2016, 124: 108-120. DOI:10.1016/j.cmpb.2015.10.010 |
[12] |
陈文浩, 姚利娜, 李丰哲. 无人机电网巡检中的绝缘子缺陷检测与定位. 计算机应用, 2019, 39(S1): 210-214. |
[13] |
Zhao ZB, Liu N, Wang L. Localization of multiple insulators by orientation angle detection and binary shape prior knowledge. IEEE Transactions on Dielectrics and Electrical Insulation, 2015, 22(6): 3421-3428. DOI:10.1109/TDEI.2015.004741 |
[14] |
Kaftandjian V, Zhu YM, Dupuis O, et al. The combined use of the evidence theory and fuzzy logic for improving multimodal nondestructive testing systems. IEEE Transactions on Instrumentation and Measurement, 2005, 54(5): 1968-1977. DOI:10.1109/TIM.2005.854255 |
[15] |
Cha YJ, Choi W, Suh G, et al. Autonomous structural visual inspection using region-based deep learning for detecting multiple damage types. Computer-aided Civil and Infrastructure Engineering, 2018, 33(9): 731-747. DOI:10.1111/mice.12334 |
[16] |
He Y, Song KC, Meng QG, et al. An end-to-end steel surface defect detection approach via fusing multiple hierarchical features. IEEE Transactions on Instrumentation and Measurement, 2020, 69(4): 1493-1504. DOI:10.1109/TIM.2019.2915404 |
[17] |
尹子会, 孟荣, 范晓丹, 等. 融合边缘计算和改进Faster R-CNN的变电站设备典型视觉缺陷检测系统. 中国科技论文, 2021, 16(3): 343-348. DOI:10.3969/j.issn.2095-2783.2021.03.018. |
[18] |
白涛. 基于深度学习的电力绝缘子识别方法研究[硕士学位论文]. 西安: 西安石油大学, 2021.
|
[19] |
Tian YL, Krishnan D, Isola P. Contrastive multiview coding. Proceedings of the 16th European Conference on Computer Vision. Glasgow: Springer, 2020. 776–794.
|
[20] |
Caron M, Misra I, Mairal J, et al. Unsupervised learning of visual features by contrasting cluster assignments. Proceedings of the 34th Conference on Neural Information Processing Systems. Vancouver: NeurIPS, 2020. 1–13.
|
[21] |
He KM, Fan HQ, Wu YX, et al. Momentum contrast for unsupervised visual representation learning. Proceedings of 2020 IEEE/CVF Conference on Computer Vision and Pattern Recognition. Seattle: IEEE, 2020. 9726–9735.
|
[22] |
Chen T, Kornblith S, Norouzi M, et al. A simple framework for contrastive learning of visual representations. Proceedings of the 37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Machine Learning. PMLR, 2020. 1597–1607.
|
[23] |
Grill JB, Strub F, Altché F, et al. Bootstrap your own latent: A new approach to self-supervised learning. Proceedings of the 34th Conference on Neural Information Processing Systems. Vancouver: NeurIPS, 2020. 1–14.
|
[24] |
Chen XL, He KM. Exploring simple siamese representation learning. Proceedings of 2021 IEEE/CVF Conference on Computer Vision and Pattern Recognition. Nashville: IEEE, 2021. 15745–15753.
|
[25] |
Liu ST, Li ZM, Sun J. Self-EMD: Self-supervised object detection without ImageNet. arXiv:2011.13677v3, 2021.
|
[26] |
Wang YZ, Tang SX, Zhu F, et al. Revisiting the transferability of supervised pretraining: An MLP perspective. Proceedings of 2022 IEEE/CVF Conference on Computer Vision and Pattern Recognition. New Orleans: IEEE, 2022. 9173−9183.
|
[27] |
刘一玮, 杨韬, 刘瑾, 等. 基于余弦相似度的人脸识别系统的实现. 电子技术与软件工程, 2015(9): 90. |
[28] |
Everingham M, van Gool L, Williams CKI, et al. The Pascal visual object classes (VOC) challenge.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omputer Vision, 2010, 88(2): 303-338. DOI:10.1007/s11263-009-0275-4 |
[29] |
Cole E, Yang X, Wilber K, et al. When does contrastive visual representation learning work? Proceedings of 2022 IEEE/CVF Conference on Computer Vision and Pattern Recognition. New Orleans: IEEE, 2022. 14735–1474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