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江苏世纪鸟电动车科技有限公司, 常州 213119;
3. 河海大学 商学院, 常州 213022
2. Jiangsu Cenbird Electric Bicycle Technology Co. Ltd., Changzhou 213119, China;
3. Business School, Hohai University, Changzhou 213022, China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 自行车从传统代步工具逐步演变为集交通旅游、健身竞技为一体的重要工具. 由于自行车骑行运动既方便, 也不受年龄性别限制的特点, 自行车骑行逐渐成为一项全民运动. 然而, 人在长时间骑行过程中, 不规范的自行车骑行姿势不仅会使运动效果大打折扣, 而且容易造成肌肉骨骼系统慢性疾病, 严重者出现关节损伤等状况. 同时, 对于规范骑行运动的研究多数未考虑个体及骑行场景的不同, 不具有广泛的参考价值. 因此, 通过计算机仿真技术, 实现规范骑行动作的参数化模拟, 有助于帮助骑行者纠正骑行姿势, 指导骑行者规范骑行、改善骑行体验.
近年来, 计算机与网络技术不断发展[1], 广大国内外研究学者将计算机仿真技术应用于骑行运动过程中, 分析整个骑行过程, 推动了骑行运动仿真的发展, 并取得了一些成果. 高飞等[2]以公路自行车为例, 通过Anybody软件创建人-车系统模型并进行一系列仿真, 分析了自行车速度、车座与人体肌肉受力间的关系. 孟杰等[3]以山地自行车为例, 在LifeMOD软件中利用数字仿真模型数据包, 建立人-车耦合系统, 分析骑行动作与骑行周期, 研究了人体下肢肌肉的工作情况. 谢宏宇等[4]研究骑行过程中人体下肢运动学和动力学, 运用矢量方程解析法和牛顿-欧拉法完成动力学方程推导, 并对各个关节角度求解, 在ADAMS环境下进行仿真验证. 严旎伟等[5]在CATIA中建立自行车模型, 并利用ADAMS软件进行骑行仿真, 从而分析自行车稳态转向的原因.
李晓娜等[6]利用生物力学软件ADAMS和Life-MOD软件建立人-车系统模型并进行仿真与分析, 研究了人在骑自行车过程中下肢主要肌肉和关节的反应, 并通过调节车座的高度进行对比, 简单分析了2种不同骑行状态对人骑行舒适度的影响, 进而发现疲劳产生的可能原因, 为自行车的舒适性设计提供参考. Wang[7]使用SolidWorks软件实现基于人体工程学的骑马机三维建模, 通过机构的运动学分析建立鞍座、踏板和扶手的位置方程, 并确定了每个组件的最佳长度.
Thejasree等[8]讨论了在Matlab/Simulink环境中开发的电动自行车数学模型, 研究了与自行车相关的动力学方程. Han等[9]实现一种用于传统自行车的新型驱动系统的可行性研究, 将腿部-自行车系统建模为与原始五连杆物理模型等效的四连杆机. Machida等[10]对竞赛人自行车系统进行仿真, 分析出骑行者站立于踏板时, 膝关节扭矩和曲柄扭矩在动力阶段增加, 而曲柄扭矩在恢复阶段减少. 目前骑行运动仿真研究成果主要集中在骑行过程中的动力学和运动学分析以及骑行过程的仿真, 对规范骑行参数化过程的相关研究较少, 难以对规范骑行提供参数方面的指导作用.
考虑到不同身高的骑行者在长时间骑行过程中, 不仅骑行姿态各异, 而且骑行姿势普遍存在错误的问题, 本文提出一种用于规范骑行的参数化建模方法, 指导骑行者使用正确的骑行姿势. 首先, 创建人体模型和自行车模型并进行语义参数定义, 通过语义参数控制模型的形态变化; 其次, 分析骑行过程中人-车系统受力情况, 构建动力学模型; 最后, 结合人机工程学、机器人运动学建立骑行过程中人车参数间约束关系, 实现人体与自行车模型的动态合一.
1 论文框架为指导骑行者使用规范的姿势骑行, 本文提出了一种用于规范骑行的参数化建模方法, 具体流程如图1所示.
实现步骤如下.
Step 1. 自行车的模型构建及参数化定义. 根据自行车几何数据, 构建自行车模型, 定义自行车模型部件的语义参数.
Step 2. 人体的模型构建及参数化定义. 根据人体结构特征, 通过骨骼绑定与权重绘制重建人体三维模型, 对参与骑行运动的人体关节进行语义参数定义, 设置关节层级关系.
Step 3. 骑行规范参数化. 对骑行过程中的自行车进行动力学分析, 建立动力学模型, 使虚拟骑行符合自然规律. 通过骑行姿态的变化, 分析关节运动, 根据人体下肢和上肢为骑行过程中主要活动部位, 构建自行车参数与人体上下肢参数之间的约束关系, 实现人-车协调规范运动.
2 自行车模型构建及参数化定义本文在实体模型几何和图像数据的基础上, 创建自行车模型, 并进行语义参数定义, 通过语义参数控制模型的形态变化.
2.1 自行车模型的构建通过几何和图像相结合的建模技术, 构建自行车三维模型. 具体步骤如下.
Step 1. 采集模型数据. 通过拆卸得到竹子自行车零部件, 采集自行车的三维数据, 利用相机拍摄其正视图、侧视图和俯视图信息.
Step 2. 构建基础模型. 根据模型数据, 使用3ds Max中的基础建模, 建立自行车的三维模型, 并利用可编辑多边形修改器, 精准配准模型顶点、边、面, 得到基础模型.
Step 3. 添加材质和贴图. 参照实际物体的颜色和光照, 选取模型材质, 利用材质编辑器修改材质属性并进行光照处理, 使模型在外观上更加贴近真实模型.
Step 4. 模型优化. 考虑到成品模型的顶点、边和面数量较多, 利用基于二次误差矩阵(quadric error metrics, QEM)的边折叠简化算法[11, 12], 减少模型的边、面和顶点数, 降低模型几何数据冗余度, 模型制作后效果如图2所示.
2.2 自行车语义参数定义
由于在骑行过程中, 自行车部分部件相对车架存在几何偏移, 如车轮的旋转、曲柄的旋转等, 因此本文将自行车部件划分为静态部件和动态部件两类. 将静态部件外的曲柄、前轮、后轮、脚踏、坐垫等动态部件进行语义参数定义. 以特征点、模型动态部件参数、描述自行车形状特征的语义参数分别作为自行车的底层参数、中间层参数及高层参数.
自行车模型特征
$ \left\{ \begin{aligned} &{F_C} = \{ C, R\} \\ & C = \{ {C_1}, {C_2}\} , {C_1} = \{ {C_{W1}}, {C_F}, {C_{HM}},\cdots\} \\ & {C_2} = \{ {C_{W1A}}, {C_{W1B}}, {C_{STH}},{C_{STL}},\cdots\} \\ &R = \{ {R_{\text{l}}}, {R_m}, {R_h}\} \\ \end{aligned} \right. $ | (1) |
其中,
图3(a)表示自行车侧视图中特征点与语义参数定义.
图3(b)表示自行车俯视图中特征点与语义参数定义. 其中
结合式(1), 自行车模型特征
$ \begin{gathered} {F_C} = \left\{ \begin{aligned} &{C_1} = \{ {C_{W1}}, {C_{W2}}, {C_F}, {C_{HM}}, {C_{CR}}, {C_C}, {C_{S2}}, {C_{ST}},\\ & \qquad\; {C_{PR}}, {C_{PL}}\} \\ & {C_2} = \{ {C_S}, {C_{S1}}, {C_{SA}}, {C_{STH}}, {C_{STL}}, {C_{W2A}}, {C_{W1A}},\\ &\qquad\; {C_{W1B}}, {C_{W2A, }}{C_{W2B}}, {C_{PR1}}, {C_{PR2}}, {C_{HR}}, {C_{HL}}\} \\ & {R_l} = \{ ({x_1}, {y_1}, {{\textit{z}}_1}), ({x_2}, {y_2}, {{\textit{z}}_2}), ({x_3}, {y_3}, {{\textit{z}}_3}), \cdots ,\\ &\qquad\; ({x_{22}}, {y_{22}}, {{\textit{z}}_{22}}) \} \\ &{R_m} = \{ {R_{W1}}, {R_{W2}}, {L_{CR}}, {L_{S1}}, {L_{S2}}, {\alpha _{SA}}, {\alpha _{CR}}, {\alpha _{PL}},\\ & \qquad\; {\alpha _{W1}}, {\alpha _{W2}}, {\alpha _F}, {\alpha _{HM}}\} \\ &{R_{{h}}} = \{ {H_C}, {L_C}, {\alpha _B}, {\alpha _E}\} \end{aligned} \right. \end{gathered} $ | (2) |
在骑行时, 骑行者在不断运动, 为使人体模型可在骑行过程中实现人体姿态动态调整, 本文根据人体结构, 对人体模型建模, 并对重建后的模型进行参数化定义及人体关节层级关系设置, 实现语义参数控制模型变化.
3.1 人体模型的构建人体模型构建流程与自行车模型构建流程类似, 如图4(a)所示. 但存在两点不同: 其一, 人体模型数据来源于人体结构各部分比例关系[13]. 其二, 得到半成品模型后需进行骨骼绑定和权重绘制. 骨骼绑定的作用是使创建的模型受控制器控制移动, 人体关节能和真实关节一样做关节运动. 权重是指骨骼对模型上点的控制权, 一根骨骼可控制多个顶点, 同时一个顶点也可被多个骨骼控制, 通过绘制权重使得关节运动与模型变形更加合理. 为方便骑行者了解骑行姿势, 本文在保留人体整体特征的前提下, 对人体结构进行精简.
3.2 人体语义参数定义
为了在骑行过程中能够根据自行车参数, 实时调整人体参数, 本文建立3层语义参数, 分别为人体模型内部特征点参数、人体模型结构参数、人体模型形状特征参数, 实现人体模型参数化.
人体模型特征
$ \left\{ \begin{aligned} &{F_H} = \{ P, R\} \\ &P = \{ {P_1}, {P_2}\} \\&{P_1} = \{ {P_{WR}}, {P_{ER}}, {P_L}, {P_{KL}},\cdots\} \\ &{P_2} = \{ {P_T}, {P_{FR}}, {P_M}, {P_{BR}}, {P_{BL}}, {P_{FL}}\} \\ &R = \{ {R_{\text{l}}}, {R_m}, {R_h}\} \\ \end{aligned} \right. $ | (3) |
人体三维模型在冠状面特征点与语义参数定义如图5(a)所示, 其中
人体三维模型在矢状面特征点与语义参数定义如图5(b)表示, 其中
结合式(3), 人体三维模型特征
$ {F_H} = \left\{ \begin{aligned} &{P_{\text{1}}} = \{ {P_{CH}}, {P_{CL}}, {P_{SR}}, {P_{ER}}, {P_{WR}}, {P_{PR}}, {P_{SL}}, {P_{EL}}, {P_{WL}},\\ &\qquad {P_{PL}}, {P_L}, {P_{HR}}, {P_{KR}}, {P_{AR}}, {P_{HL}}, {P_{KL}}, {P_{AL}}\} \\ &{P_2} = \{ {P_T}, {P_{FR}}, {P_M}, {P_{BR}}, {P_{B2R}}, {P_{BL}}, {P_{FL}}\} \\ & {R_1} = \{ ({x_1}, {y_1}, {{\textit{z}}_1}), ({x_2}, {y_2}, {{\textit{z}}_2}), ({x_3}, {y_3}, {{\textit{z}}_3}), \cdots,\\ &\qquad ({x_{2{\text{3}}}}, {y_{2{\text{3}}}}, {{\textit{z}}_{2{\text{3}}}})\} \\ & {R_m} = \{ {L_S}, {L_{TCL}}, {L_C}, {L_{ESR}}, {L_{WER}}, {L_{PWR}}, {L_{FWR}}, {L_{ESL}}, \\ &\qquad {L_{WEL}}, {L_{PWL}}, {L_{FWL}}, {L_{CL}}, {L_{LH}}, {L_{HKR}}, {L_{KAR}}, \\ &\qquad {L_{HKL}}, {L_{KAL}}, {\alpha _{SR}}, {\alpha _{ER}}, {\alpha _{WR}}, {\alpha _L}, {\alpha _{HR}}, {\alpha _{KR}}, {\alpha _{AR}}\} \\ & {R_{{h}}} = \{ H, {\alpha _{M1}}, {\alpha _{M2}}\} \\ \end{aligned} \right. $ | (4) |
4 骑行规范参数化
骑行者在三维虚拟场景中骑行时, 要求骑行过程符合自然运动规律要求. 因此, 本文通过对骑行过程中人-车系统进行受力分析, 建立动力学方程, 实现虚拟环境骑行与真实环境负荷相一致; 并分析骑行过程中上下肢关节运动, 建立自行车参数与人体参数间约束关系, 实现人车合一.
4.1 人体语义参数定义从骑行过程中人-车系统的受力出发, 进行动力学分析, 建立数学模型, 为后续骑行运动模拟提供理论支撑. 骑行过程中人-车系统受力示意图如图6所示.
在骑行过程中, 人-车系统整体主要受到重力
$ \left\{ \begin{gathered} {F_g{'}} = {F_g}\sin \theta = M{{g}}\sin \theta \\ {F_g{''}} = {F_g}\cos \theta = M{{g\cos}}\theta \\ \end{gathered} \right. $ | (5) |
其中,
骑行者踩动踏板, 由链条带动后车轮转动, 地面产生与运动方向相同的摩擦力. 后车轮的运动推动前车轮运动, 地面产生阻碍自行车向前的摩擦力. 地面产生的摩擦力为:
$ {F_f} = {C_r}Mg\cos \theta $ | (6) |
其中,
骑行过程中, 向前运动时, 前方空气被压缩产生压力, 两侧表面与空气存在相对运动, 产生与运动方向相反的摩擦力, 共同形成阻碍骑行的空气阻力, 空气阻力表达式为:
$ {F_w} = \frac{1}{2}{C_d}A\rho {V^2} $ | (7) |
其中,
在骑行过程中, 车轮旋转因非对称流体的动力效应, 产生旋转阻力. Greenwell等研究表明[15], 旋转阻力大小由车轮半径以及轮毂的外形决定. 由于人体和自行车竖管的存在, 后车轮受到的空气阻力会减少25%, 同时考虑到自行车前后车轮半径相同, 因此前后车轮在转动过程中受到的空气阻力大小表达式为:
$ \begin{split} {F_d}& = {F_{fd}} + {F_{bd}} \\ &= \frac{1}{2}{C_w}\rho {V^2}\pi {r^2} + \frac{3}{4} \times \frac{1}{2}{C_w}\rho {V^2}\pi {r^2} \\ &=\frac{7}{8}{C_w}\rho {V^2}\pi {r^2} \end{split} $ | (8) |
其中,
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建立动力学方程, 如式(9):
$ F - {F_g{'}} - {F_f} - {F_w} - {F_d} = Ma $ | (9) |
其中,
$ \begin{split} &\frac{{P \times 0.985}}{V} - Mg\sin \theta - \frac{1}{2}{C_d}A\rho {V^2} - {C_r}Mg\cos \theta - \\ &\frac{7}{8}{C_w}\rho {V^2}\pi {r^2} = \left(M + \frac{{{I_f}}}{{{r^2}}} + \frac{{{I_b}}}{{{r^2}}}\right){V^{'}}(t) \end{split} $ | (10) |
其中,
人体下肢和上肢为骑行过程中主要活动部位, 需对其进行关节运动分析及相应约束关系建立. 因此, 本文通过构建自行车参数与人体参数间的约束关系, 实现骑行过程中人体模型与自行车模型的动态合一.
(1)人体下肢运动学分析及约束关系建立
人体下肢是骑行过程中姿态变化的主要结构之一, 由关节和骨骼构成. 关节主要包括髋关节、膝关节和踝关节等; 骨骼主要包括大腿、小腿和脚掌等. 从力学性能来看, 人体骨骼与普通刚性材料在承受拉压应力和弯曲应力方面特性相似, 可将人体骨骼等效为刚性连杆[16]. 在骑行过程中, 髋关节固定于坐垫上, 大腿绕其进行摆动, 故可将髋关节视为固定铰链座; 膝关节只有一个伸屈自由度, 可等效为活动铰链; 踝关节具有3个自由度, 但踝关节主要在矢状面内作定轴转动, 因此可将踝关节等效为活动铰链. 考虑到骑行过程中人体下肢主要在矢状面内运动, 在水平面和冠状面运动幅度较小, 故本文不在这两个平面进行分析.
以骑行过程中右下肢运动为例, 将其简化为人-车连杆模型如图7(a)所示. 其中
中间参数的具体表达式如式(11)所示:
$ \left\{ \begin{gathered} {\alpha _3} = {\rm{arc}}\tan \frac{{{x_{{P_{AR}}}} - {x_{{P_{HR}}}}}}{{{x_{{P_{HR}}}} - {x_{{P_{AR}}}}}} \\ {L_0} = ||\overrightarrow {{P_{AR}}{P_{HR}}} || \\ {\alpha _1} = {\rm{arc}}\cos \frac{{{L_{KAR}}^2 - {L_{HKR}}^2 - {L_0}^2}}{{ - 2 \times {L_{HKR}} \times {L_0}}} \\ \end{gathered} \right. $ | (11) |
随着曲柄在骑行运动过程中周期性转动, 左右下肢的运动状况存在
(2)人体上肢运动学分析及约束关系建立
人体上肢在骑行过程中负责控制前行方向, 姿态相对固定, 由关节和骨骼构成. 关节包括肩关节、肘关节和腕关节; 肢体包括上臂、前臂和手掌. 其中肩关节具有3个自由度, 可做屈伸、收展、内外旋运动; 肘关节可做屈伸和旋前旋后运动; 腕关节可做屈伸、收展和环转运动; 考虑到规范骑行过程中人体上肢结构主要在矢状面内运动, 其他两个基本面, 运动幅度较小, 故不在这两个平面进行分析.
相关文献[17]表明, 骑行过程中, 人体手臂应向前、肘部微微弯曲、背部需从臀部前倾且笔直, 本文以此为依据在矢状面内建立上肢人-车连杆模型, 如图7(b)所示. 其中
中间参数具体表达式如式(12)所示:
$ \left\{ \begin{array}{l} {L_{MWR}} = \left\| \overrightarrow {{P_M}{P_{WR}}} \right\|\\ {L_{SWR}} = \sqrt {L_{ESR}^2 + L_{WER}^2 - 2{L_{ESR}}{L_{WER}}{\alpha _{ER}}} \\ {L_{EPR}} = \left\| \overrightarrow {{P_{ER}}{P_{PR}}} \right\|\\ {\alpha _1} = {\rm{arc}}\tan\dfrac{{{x_{{P_{WR}}}} - {x_{{P_M}}}}}{{{y_{{P_{WR}}}} - {y_{{P_M}}}}}\\ {\alpha _2} = {\rm{arc}}\cos \dfrac{{L_{SWR}^2 - L_{MWR}^2 - L_{SM}^2}}{{ - 2\times {L_{MWR}}\times {L_{SM}}}}\\ {\alpha _3} = {\rm{arc}}\cos \dfrac{{L_{WER}^2 - L_{SWR}^2 - L_{ESR}^2}}{{ - 2\times L_{SWR}^{}\times L_{ESR}^{}}}\\ {\alpha _5} = {90^ \circ } - {\alpha _1} - {\alpha _2}\\ {\alpha _4} = {\rm{arc}}\cos \dfrac{{L_{MWR}^2 - L_{SWR}^2 - L_{SM}^2}}{{ - 2\times L_{SWR}^{}\times {L_{SM}}}} \end{array} \right. $ | (12) |
通过Unity3D物理引擎对自行车施加合理的驱动力, 驱动自行车前行, 随着自行车在骑行过程中参数的不断变化, 根据上述建立的约束关系, 计算人体参数, 实现人体骑行姿态动态调整.
5 仿真实例为验证本文方法的合理性和可行性, 将本文所提出的方法在Unity3D、VS2017平台上进行实例测试, 分别进行骑行场景仿真和骑行规范运动仿真, 以三维可视化的方式呈现骑行姿势, 指导骑行者正确骑行.
5.1 骑行场景仿真为使骑行效果更符合实际场景, 本文对常见的直行、转向和上下坡场景进行骑行运动模拟设计与实现, 证明本文方法的普适性.
首先, 针对骑行者的身高、身体比例存在差异造成初始自行车座椅适合高度不同的问题, 在骑行前, 根据人体模型实时调整并规范初始骑行姿态. 设置人体身高参数, 对人体模型进行尺寸变化, 如图8(a)和图8(b)所示. 并根据用户设置的自行车部件参数, 实时调整自行车模型. 计算人体模型裆部与坐垫间位移, 将人体模型平移到车体上, 根据定义的特征点计算人体模型上下肢部位参数, 由已知的左、右踏板坐标、坐垫坐标、左、右车把坐标和曲柄旋转角度等自行车参数, 结合上下肢的约束关系计算规范骑行姿势下髋关节等人体参数, 重新调整人体关节, 改变人体姿态, 初始骑行姿势如图8(c)所示.
(1) 直行骑行模拟
直行骑行模拟具体实现步骤如下.
Step 1. 驱动骑行运动. 获取参数设置界面中人体提供的平均功率, 根据动力学模型计算当前功率下的驱动力, 对人-车系统施加合理驱动力, 驱动人车前行.
Step 2. 踏板旋转变换. Unity3D更新频率默认0.02 s执行一次, 即每次施加力的作用效果为0.02 s. 根据车轮外圈行驶距离与自行车行驶距离相等, 建立等式如式(13)所示, 其中,
$ {\text{2}}\pi R\times \frac{\theta }{{360}} = V\times 0.02 $ | (13) |
Step 3. 计算并设置腿部关节参数. 考虑到直行过程中只有下肢参与运动, 上肢及其他关节保持相对不变, 因此仅需对腿部关节进行操作. 根据踏板旋转变换后位置、坐垫位置和下肢关节运动约束关系, 重新计算并设置腿部关节值, 得到当前时刻的骑行姿势.
Step 4. 重复执行Step 1到Step 3, 实现直行道路场景下规范骑行运动模拟.
(2)转向骑行模拟
转弯过程可近似为绕某个定点
自行车转向场景具体实现步骤如下.
Step 1. 上肢自适应调整. 在转弯前将前车轮、把立等导航系统部件的父物体设为前叉部件, 便于进行旋转操作. 根据转向角
Step 2. 由
$ \left\{ \begin{gathered} {r_2} = L \times \cot \theta \\ {x_o} = {x_b} \\ {y_o} = {y_b} \\ {{\textit{z}}_o} = {{\textit{z}}_b} - {r_2} \\ \end{gathered} \right. $ | (14) |
Step 3. 计算
$ 0.02 \times V = {r_2} \times \theta $ | (15) |
Step 4. 根据直行骑行中踏板、前后车轮、曲柄计算公式, 计算并设置其旋转角度, 通过下肢约束关系计算并设置腿部髋关节、膝关节、踝关节角度参数.
Step 5. 重复执行Step 3和Step 4, 直到人-车系统旋转角度与场景转角度的误差在一定阈值内为止.
(3)上下坡骑行模拟
以上坡为例, 上坡骑行简化侧视图如图11(a)所示, 其中线段
上坡场景骑行实现步骤如下: 首先, 根据用户输入上坡场景参数值, 自定义场景, 判断前轮中心
骑行过程中人-车系统受力模型计算由环境指标、人体指标和自行车指标构成. 常温标准大气压下空气密度为
首先, 在参数设置模块, 选择直行场景, 道路宽度设置为
接着, 由用户交互完成对自行车的局部调整, 主要为坐垫的手动调整和自动调整. 手动调整需用户自主调节坐垫前后距离和坐垫高度参数, 自动调整由系统自动计算并设置坐垫参数, 使腿部能处于最佳发力状态, 避免因坐垫调整不当导致骑行舒适度不佳, 坐垫调整效果如图13所示. 最后, 进行直行场景骑行运动的仿真, 系统将根据建立的人体参数与自行车参数间约束关系, 对人体姿态进行动态调整, 实现人车合一效果. 图14(a)为直行场景中规范骑行姿势过程.
由上述对直行骑行过程模拟可得右下肢关节的变化曲线图, 如图14(b)所示. 骑行过程中下肢关节做周期性运动, 在一个周期内, 膝关节运动幅度最大, 其活动范围约为60°–150°; 髋关节活动范围约为105°–150°; 踝关节活动范围约为67°–110°. 在曲柄角度处于–30°~150°时, 膝关节处于伸展状态, 为骑行过程中右脚发力阶段; 当曲柄角度位于150°–330°时, 膝关节处于屈曲状态, 做提拉踏板运动, 此时右脚基本不发力, 左脚处于发力阶段. 因此, 通过下肢关节角变化图能够在骑行过程中指导骑行者正确、省力骑行.
6 结论
针对骑行者在骑行过程中姿势不规范的问题, 本文提出了一种用于规范骑行的参数化建模方法, 通过建立骑行过程中自行车参数与人体参数间约束关系, 对骑行过程进行运动仿真, 为骑行者提供正确的姿势指导. 本文方法的主要特色有: 1)利用构建的自行车模型和人体模型, 对其进行特征点、特征部件和三维模型间的层次约束, 通过语义参数控制模型的形态变化. 2)通过对骑行过程中人-车系统进行受力分析并建立动力学方程, 使得虚拟场景与实地一致, 提高仿真的真实性. 3)建立人-车参数间约束关系, 通过获取骑行运动过程中的自行车参数, 计算人体参数, 实现人体关节协调运动, 为骑行者提供直观的骑行姿势指导. 但本文侧重于参数化规范骑行过程, 缺乏骑行者在实际骑行中的实时指导, 未来还需结合传感器等设备采集骑行者骑行姿势数据, 并利用5G通信技术提高设备与系统间的传输效率, 从而为骑行者提供针对性的骑行姿势指导.
[1] |
闫杰, 符文星, 张凯, 等. 武器系统仿真技术发展综述. 系统仿真学报, 2019, 31(9): 1775-1789. DOI:10.16182/j.issn1004731x.joss.19-0435 |
[2] |
高飞, 项忠霞, 赵明, 等. 基于Anybody的自行车骑行运动仿真与试验分析. 机械设计, 2016, 33(1): 105-110. DOI:10.13841/j.cnki.jxsj.2016.01.020 |
[3] |
孟杰, 赵东旭, 赵轶佳. 用数字仿真方法分析骑行山地自行车时下肢动作. 2006年全国体育仪器器材与体育系统仿真学术报告会论文集. 杭州: 中国体育科学学会, 2006.
|
[4] |
谢宏宇, 崔建昆, 俞佳, 等. 自行车骑行状态的运动学与动力学研究. 农业装备与车辆工程, 2020, 58(8): 112-117. DOI:10.3969/j.issn.1673-3142.2020.08.025 |
[5] |
严旎伟, 贾晟灵, 左建业, 等. 自行车仿真分析与动力学建模. 科技创新导报, 2018, 15(10): 143-146, 186. DOI:10.16660/j.cnki.1674-098X.2018.10.143 |
[6] |
李晓娜, 项忠霞, 谢庆森. 基于人体生物力学的自行车人机系统仿真研究. 机械设计, 2013, 30(9): 101-104. DOI:10.3969/j.issn.1001-2354.2013.09.025 |
[7] |
Wang JZ. Analytical analysis of horse riding machine based on ergonomics. Procedia Computer Science, 2020, 166: 4-8. DOI:10.1016/j.procs.2020.02.003 |
[8] |
Thejasree G, Maniyeri R. E-bike system modeling and simulation. Proceedings of 2019 IEEE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Intelligent Systems and Green Technology (ICISGT). Visakhapatnam: IEEE, 2019. 9–95.
|
[9] |
Han RPS, Thomlinson MA, Tu YS. Kinematics and kinetics of a non-circular bicycle drive system. Mechanism and Machine Theory, 1991, 26(4): 375-388. DOI:10.1016/0094-114X(91)90009-S |
[10] |
Machida H, Nakashima M. Simulation analysis of the human-bicycle system for a race. Proceedings of the Symposium on Sports and Human Dynamics. 2016.
|
[11] |
Feciskanin R, Minár J. Polygonal simplification and its use in DEM generalization for land surface segmentation. Transactions in GIS, 2021, 25(5): 2361-2375. DOI:10.1111/tgis.12796 |
[12] |
吴新荣, 樊晓平, 张恒, 等. 基于局部区域面积度量的边折叠简化算法. 小型微型计算机系统, 2007, 28(10): 1874-1879. DOI:10.3969/j.issn.1000-1220.2007.10.030 |
[13] |
国家技术监督局. GB 10000-1988 中国成年人人体尺寸. 北京: 中国标准出版, 1989.
|
[14] |
蔡睿, 陈亮, 何申杰, 等. 公路自行车的动力学分析及仿真研究. 中国体育科技, 2014, 50(1): 125-128. DOI:10.3969/j.issn.1002-9826.2014.01.018 |
[15] |
Greenwell DI, Wood NJ, Bridge EKL, et al. Aerodynamic characteristics of low-drag bicycle wheels. The Aeronautical Journal, 1995, 99(983): 109-120. DOI:10.1017/S0001924000028281 |
[16] |
吴上生, 陆振威. 基于人车连杆模型的自行车骑行状态分析. 华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6, 44(2): 46-52, 59. DOI:10.3969/j.issn.1000-565X.2016.02.008 |
[17] |
《单车圣经》编委会. 单车圣经: 自行车选购、调校、维护、保养、骑行全攻略. 北京: 机械工业出版社, 2013. 2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