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计算日益成为信息社会的基础设施, 微服务和容器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为了让容器按照计划有组织地运行并进行合理的资源调度与分配, 容器编排工具由此产生. Kubernetes[1]是Google开源的容器编排工具, 目前使用率在所有容器编排工具中可达75%[2]. 随着业务的快速增长, 工业界使用Kubernetes部署大规模集群时, 其规模可达到节点数以万计, Pod (Kubernetes创建或部署的最小基本单位, 代表集群上正在运行的一个进程)数以十万计. 为了能够实时掌握Kubernetes集群的资源使用情况与工作状态, 监控工具必不可少, 对于大规模多集群部署情况, 更是迫切需要及时获取多集群的资源监控信息, 实现有效的运维和管理.
Kubernetes自身提供一定程度的资源监控, 通过部署metrics-server[3]和Dashboard[4]能够可视化地展示集群中节点级别和Pod级别的CPU与内存使用情况, 然而与网络和存储相关的指标并未涉及, 并且无法获取容器级别的资源使用情况. 因此, 业界出现了许多适配容器的监控工具, 典型的如Heapster[5, 6]是原生集群监控方案, 但后被弃用; cAdvisor[7]兼容Docker, 现已内嵌到Kubernetes作为监控组件, 提供独立的API接口; Prometheus[8]是开源的业务监控和时序数据库, 属于新一代云原生监控系统. 而传统的主机监控工具, 如Zabbix[9]、Nagios[10]等, 也提供了Kubernetes相关的监控插件[11, 12], 能够识别集群的组件部署状态.
当前, Prometheus是主流的容器监控工具, 在所有的用户自定义指标中, 平均有62%由Prometheus提供[2]. 通过对集群部署node-exporter和kube-state-metrics, 用户可采集集群中的监控指标. 文献[13]提出Kubernetes监控体系下的3种监控指标: 宿主机监控数据、Kuber-netes组件的metrics API以及Kubernetes核心监控数据, 其中宿主机监控数据可以通过部署Prometheus获取. 目前, 有不少工作将Prometheus作为监控模块的核心工具使用, 如搭建云平台监控告警系统[14]、设计实现基于Kubernetes云平台弹性伸缩方案[15]等. 然而, 目前Prometheus提供的监控方式对于多集群的情况适配性不佳. 如果需要进行多集群监控, 有两种解决的办法, 一是对每个集群部署Prometheus, 再进行指标聚合, 这种方式每个集群都要消耗资源开销, 因此整体资源开销相对较大; 二是全局只部署一套Prometheus, 统一采集多个集群的指标, 这种方式需要修改配置文件中的代码, 较为复杂且容易出错.
由此, 本文提出一种面向Kubernetes的资源监控方案并基于Java语言实现, 可实时获取多集群多层级的资源监控指标, 设计简化了集群配置难度, 具有良好的可扩展性和灵活性.
1 Kubernetes容器资源监控指标介绍Kubernetes自身提供集群相关的指标, 可以通过API Server提供的REST接口获取. 为了保证集群的安全性, Kubernetes默认使用HTTPS (6443端口) API, 需要进行认证才能访问集群接口, 认证方式有账户密码认证、证书认证以及token认证等.
Kubernetes的资源监控指标[16]分为系统指标和服务指标. 系统指标是集群中每个组件都能够采集到的指标, 其中能够被Kubernetes自身理解并用于了解自身组件与核心的使用情况、作为做出相应指令的依据的指标, 称为核心指标, 包括CPU的累计使用量、内存的当前使用量以及Pod和容器的磁盘使用量; 其余指标统称为非核心指标. 服务指标则是Kubernetes基础设施组件以及用户应用提供的指标, 其中用于Kubernetes的Pod自动水平扩展的指标也可以被称为自定义指标.
Kubernetes发展至今, 向用户提供了以下几类指标接口: (1) “stats”, 该接口相对较老, 可以查询具体某个特定的容器下的指标数据; (2) “metrics.k8s.io”, 该接口由metrics-server提供, 为kube-scheduler、Horizontal Pod Autoscaler等核心组件以及“kubectl top”命令和Dashboard等UI组件提供数据来源; (3) “metrics”和“metrics/cadvisor”, 分别提供了Kubernetes自身的监控指标以及内嵌的cAdvisor获取的监控指标, 数据格式适配Prometheus监控工具; (4) “stats/summary”[17], 该接口是Kubernetes社区目前主推的数据接口. “stats”已被Kubernetes现版本废弃, 其余3类接口能够提供的指标种类与对应层级如表1所示.
Kubernetes监控指标类型主要有以下4种: counter、gauge、histogram和summary. counter是只增不减的计数器, 可以用于统计某种资源的累计消耗或者累计时间; gauge用于那些具有增减变化的指标, 比如当前某种资源的利用率或者可用量等; histogram表示条形直方统计图, 可以表示数据的分布情况, 比如某个时间段内的请求耗时分布; summary类似与histogram, 但是用于标识分位值, 根据分位值显示数据的分布情况.
2 容器资源监控的总体设计本文设计实现的面向Kubernetes的多集群资源监控分为4个模块: 集群管理模块, 数据采集模块、数据处理模块以及外部接口模块. 集群管理模块用于配置集群与检测集群连通性; 采集模块用于采集集群指定的接口数据与定时采集的设置; 数据处理模块用于接口数据的解析、指标的提取与计算、数据格式的规范化以及数据的存储; 接口设计模块用于提供给可视化界面数据接口.
整体模块功能示意图如图1所示: ① 外部访问与接口的交互, 包括配置集群与获取监控指标; ② 通过外部接口将集群配置数据传递给集群管理模块; ③ 集群管理模块与数据库集群配置表交互, 针对集群配置表进行增删改查; ④ 集群管理模块将集群配置信息传递给数据采集模块; ⑤ 数据采集模块通过访问API Server接口获取集群的资源监控指标; ⑥ 将采集到的资源监控指标送入数据处理模块进行数据处理; ⑦ 将处理完毕的数据存储至数据库的资源监控指标表中; ⑧ 提供获取资源监控指标的外部接口; ⑨ 提供获取集群配置的外部接口; ⑩ 提供获取Kubernetes集群组件状态信息的外部接口.
3 容器资源监控的实现 3.1 集群管理
集群管理分为集群配置管理和集群连通性测试. 集群配置管理主要的功能是管理集群的配置信息, 包括集群名称(用户根据需求自定义)、集群API Server的端口地址(默认为集群的主节点的6443端口)和相应的 token (用于认证, 须预先在集群中配置好), 为防止数据重复采集, 集群名称、端口地址须保证唯一. 为了验证数据配置的准确性, 提供集群连通性测试的功能, 根据端口地址和token创建一个API用户(ApiClient), 使用这个用户去访问该集群的某个API接口, 根据是否能够正常返回接口数据来判断是否成功连通集群.
3.2 资源数据采集资源数据的采集分为采集接口的确定, 采集算法的设计与定时采集的设计.
本设计对以下3类接口[18]进行数据采集: “api/v1”接口获取核心的集群指标, 包括集群的节点、Pod、命名空间、服务等架构资源的数据; “apis/”接口获取集群相关部署情况的指标, 如Daemon Sets、Deployments、Replica Sets等; “stats/summary”接口获取集群资源使用情况的监控指标, 具体指标详情见表2. 需要注意的是, 表1中网络指标提供的是端口(interface)级别的数据指标, 因此需要针对节点和Pod 的每个端口进行数据处理与存储; 存储指标根据层级使用了不同的名称(节点为“fs”, Pod为“volume”和“ephemeral-storage”, 容器为“rootfs”). 另外, 每个Pod 可以挂载多个volume, 每个volume都有Pod内唯一的名称, 因此对每个volume都要单独生成一条数据. 每个指标都会有自己的生成时间, 这是因为每个指标是独立生成的, 从接口中获取的数据也并非是实时数据, 而是数据接口最近一次刷新后的数据, 为保证二次计算的准确性, 把该字段单独进行存放.
3类接口中, “api/v1”和“apis/”提供集群级别的数据, 直接采集接口数据即可, 而“stats/summary”提供节点级别的数据, 因此需要先获取集群的节点列表后对每一个节点进行数据的提取. 为保证采集效率, 设计采用多线程并行采集.
对于定时采集, “api/v1”和“apis/”提供的数据主要是Kubernetes集群的部署或者配置资源, 因此不进行定时采集. 而“stats/summary”获取的是实时的集群各资源使用量的情况, 需要进行定时采集. 由于Kubernetes接口的刷新间隔最短是10 s, 因此采集间隔最好长于刷新时间, 防止重复采集数据. 本设计定为1分钟采集1次.
3.3 资源数据处理与存储由于采集的数据包含4个种类和3个层级的数据, 因此需要对每条数据进行种类和层级的明确区分. 并且, 这些数据需要进行结构的解析、字段的提取、数值的计算, 将数据结构统一化、扁平化后再进行数据存储.
3.3.1 资源数据的处理
数据处理的主要工作包括3部分: 一是数据封装, 提取关键字段; 二是根据层级解析数据; 三是对部分数据进行二次计算, 得到更直观的数据.
3类接口中, Java相关类库已将“api/v1”和“apis/”的所需的接口数据封装成对象, 通过现有方法提取关键字段即可; 针对不同层级的数据, Kubernetes提供了不同的接口, 无需额外区分层级; 对于数据本身, 接口提供的是集群具体组件(Pod、容器、部署任务等)的状态信息, 无需进行数值上的计算. 故这两类接口的数据处理工作相对简单. 而“stats/summary”接口仅提供了获取数据接口的方法, 并没有对数据结构进行封装; 提供的数据包含节点、Pod、容器级别的数据, 需要对数据根据层级进行区分; 接口数据包含gauge类数据和counter类数据, 需要对部分数据进行二次计算.
“stats/summary”接口数据结构如图2所示, 每类指标详情参考表2, 数据格式为JSON, 可以使用JSON解析工具(如“json2pojo”)将其封装成Java对象.
为了使数据扁平化便于存储, 所有层级的数据均添加集群、节点、命名空间、Pod、容器级别的字段, 对于高层级数据中的低层级字段默认设置为空. 除此以外, 数据中还添加一个“层级”字段, 用于表明数据的层级, 保证不同层级的数据不会在进行数据查询时相互污染查询结果.
另外, 针对网络的多接口添加“接口名”字段用于存放同一组件多个端口的数据, 针对存储的不同类型添加“存储类型”字段, 其中为volume类型的额外添加“volume名称”字段用于保存同一组件中多个挂载volume的数据.
表2中显示的资源指标中, counter类型的指标和部分gauge类型的指标需要进行二次计算, 根据计算产生的新指标与计算方式如表3所示. 由于采集可能因为集群通讯故障等原因导致采集的数据可能跨越多个时间间隔, 因此, 为了能够表现监控数据的可靠性, 表3中的部分指标可以进行再计算(如单位时间内的平均网络流量或者多个时间段中的内存使用量的峰值谷值等).
3.3.2 资源数据的存储对于“api/v1”和“apis/”的数据, 只需要按需求获取接口数据即可, 无需进行数据存储. 本节中只关注“stats/summary”接口的数据存储工作.
整个资源数据根据资源类型分为4类表: CPU表、内存表、网络表、以及存储表, 每类表分为3张表: 原始数据表(metadata), 数据表(data)和最近一次数据表(last_data).
metadata表用于存储采集数据未处理过的指标, data表用于存储二次处理的字段, 其中包含了metadata表中需要计算得到的指标以及需要转换单位格式的指标, 这张表将主要用于资源数据的展示与时间序列数据列的提取和分析; last_data表中存放的是各组件最近一次采集到的指标数据, 这张表的作用一是参与data表字段数据的生成, 主要针对metadata表中counter类型的数据, 生成相邻时间戳间隔的指标数据; 二是用于资源数据的展示. 以容器为例, 由于容器的生命周期十分短暂, 当一个容器因为故障或者达到使用寿命后, Kubernetes会将这个容器杀死, 然后根据相同的镜像生成一个新的容器继续维持服务的运作, 因此, 在Kubernetes集群中无法查找曾经生成过的容器. 尽管可以通过data表来获取历史组件信息, 但是表数据量的逐渐增大会逐渐降低查询效率. 通过last_data表, 便可以获取到历史中某个集群所有能够查询到监控数据的组件的列表, 根据这个列表就能够获取具体某个时间段中集群内存活的组件信息(包括节点, Pod, 容器), 并且数据增长速率相较于其余两种表非常低, 可以保证查询的效率.
除此以外, 每条数据再插入以下2个字段: “id”字段作为主键, 用于记录数据的序号, 便于对数据进行排序; “create_time”字段用于记录插入当前数据的时间, 这个字段主要用于删除超过存放时限的数据. 对于4张最近一次数据表中, 额外添加了“update_time”字段, 用于记录最近一次数据表的时间, 那么就可以通过“create_time”和“update_time” 2个字段表示某个组件资源数据的始末时间.
3.3.3 资源数据定时任务算法
第3.2节中提到“stats/summary”接口提供的监控数据需要进行定时采集、处理和存储, 本文将这3个部分统合成一个定时任务来实现.
算法1给出任务的整体功能实现伪代码. 根据集群列表获取各集群的节点信息, 接着按节点依次获取监控数据, 根据数据结构进行分层, 再按照数据种类进行处理与存储. 算法中, 将同一类数据的处理与存储封装成一个服务(service)用于优化代码格式; 实际实现中, 在所有的for循环中均使用了多线程用于提高算法运行的效率.
算法1. 资源数据定时任务
1. function statsSummaryJob()
2. 从配置表中获取Kubernetes集群列表clusterList
3. for cluster in clusterList
4. ip ← cluster.ip
5. port ← cluster.port
6. token ← cluster.token
7. host ← ip + ”:“+port
8. //创建访问API Server的客户端
9. apiClient ← createApiClient(host, token)
10. //获取当前集群的节点列表
11. nodeList ← getNodeList(apiClient)
12. for node in nodeList
13. //获取节点的监控数据
14. i ← getStatsSummary(apiClient, node)
15. //将数据解析成json
16. toJson(nodeStatsSummaryData)
17. //对节点级别的4类数据进行处理与存储
18. cpuService(i.getCpu())
19. memoryService(i.getMemory())
20. networkService(i.getNetwork())
21. fsService(i.getFs())
22. //获取Pod数据的列表, 存放在i中
23. podStatsSummaryList ← i.getPodList()
24. for j in podStatsSummaryList
25. //对Pod级别的4类数据进行处理与存储
26. cpuService(j.getCpu())
27. memoryService(j.getMemory())
28. networkService(j.getNetwork())
29. fsService(j.getEphemeralStorage())
30. fsService(j.getVolume())
31. //获取容器数据的列表, 存放在j中
32. containerStatsSummaryList ← j.getContainerList()
33. for k in containerStatsSummaryList
34. //对容器级别的3类数据进行处理和存储
35. cpuService(k.getCpu())
36. memoryService(k.getMemory())
37. fsService(k.getRootfs())
38. end for
39. end for
40. end for
41. end for
42. end function
对于处理4类资源的服务(service), 主要实现的功能是第3.3.2节中3张表字段的提取与计算、表数据的添加与更新的功能, 伪代码见算法2.
算法2. 资源服务(包含CPU、内存、网络、存储)
输入: 指标原始数据
1. function service(metadata)
2. //将原始数据插入metadata表中
3. addMetadata(metadata)
4. //从lastData表中取出该组件的最近一次数据
5. lastData ← findLastData(metadata)
6. //处理gauge类数据
7. gaugeData ← calGauge(metadata)
8. if lastData != null then
9. //处理counter类数据
10. counterData ← calCounter(metadata, lastData)
11. totalData ← gaugeData+counterData
12. //存储处理后的数据到data表中
13. addData(totalData)
14. //更新最近一次数据
15. updateLastData(metadata)
16. else
17. totalData ← gaugeData
18. addData(totalData)
19. //将此数据添加作为最近一次数据
20. addLastData(metadata)
21. end if
22. end function
4类数据均适用算法2, 不过网络和存储类数据因为第3.3.1节中提到的注意事项, 需要添加一些循环来满足功能需求, 具体算法的实现过程基本一致.
3.4 外部访问接口设计外部访问接口分为3类, 第1类用于集群配置的增删改查; 第2类用于集群组件信息的查询, 如查询集群的节点或者Pod信息等, 向用户提供对应接口字段精简后的数据; 第3类用于查询定时采集得到的监控指标, 比如某个容器最近1小时的CPU使用情况等. 具体实现的接口见表4.
除此以外, 本文设计了2个参数模板用于传递接口参数, 用户可以根据查询的需求添加相应的参数, 其中“K8sServer”用于用户交互与API Server类接口, “K8sConfig”用于数据库类接口. 模板具体字段见表5.
对于监控指标查询, 由于集群之间逻辑上互相隔离, 集群间的监控数据基本没有逻辑关系, 并且多集群的监控数据量很大, 会大大影响查询的效率, 因此接口均基于某个特定的集群进行数据查询.
4 实验设计
本次实验使用到4个Kubernetes集群, 具体配置如表6所示, 其中集群1、2 操作系统为CentOS 7 , 集群3、4操作系统为CentOS 8.
其中172.16与10.168两个子网能够相互通信, 监控工具的IP为172.16.2.183. 本次性能测试实验主要测试集群资源开销和访问接口延时.
4.1 集群资源开销由于本文设计的面向Kubernetes多集群资源监控仅涉及到API接口的访问, 因此只需关注部署在集群内部的API Server的资源消耗情况. 实验首先采集4个小时平时资源使用情况的数据, 然后使用压测工具Tsung, 以每秒10次的频率(高于定时任务的采集频率)访问4个小时, 获取这段时间的资源使用情况, 具体数据分别见表7和表8.
可以看出, 模拟访问期间相较于空闲时集群的CPU、内存的 使用量均有一定程度的提升, 但是平均使用量幅度不超过2%, 可以看出这种访问方式对于集群的影响是较小的.
4.2 访问接口延时对于接口延时, 设计在定时任务触发后30 s对接口进行数据访问, 分别采集集群级别、节点级别、Pod级别、容器级别最近1个小时的接口数据, 定时任务和数据访问频率均为1次/min. 接口数据的格式如图3所示.
接口累计采集时间为2 235 min, 单表数据条数从0至35万余条, 展示的数据为近10 min的平均延时, 延时单位为ms, 具体的延时情况见表9.
接口延时的变化情况有如下几个原因导致: 一是表数据量的增长增加了检索数据的时间, 二是采集的数据量的变化, 由于获取集群级别的数据量大于节点级别的数据量, 其得到的接口延时也相对更高, 三是网络本身, 由于网络流量的波动, 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接口的访问延时, 在计算2 160 min处节点级别的10条延时数据中, 最短延时为1 981 ms, 而最长的则为5 450 ms, 可见其影响程度.
除了数据本身与网络的影响, 数据库也是其中的影响之一, 本次设计采用的是PostgreSQL进行数据的存取, 针对Kubernetes监控数据量大、结构单一、时间属性强的数据在性能上显得有些不足. 如果使用针对性的时序数据库, 如InfluxDB, 可以提高整个数据的存取性能.
5 结束语
本文基于Java语言提出了一种面向Kubernetes的多集群资源监方案, 实现了针对多个Kubernetes集群的资源监控, 此方案具有良好的可扩展性和灵活性, 且实验表明对集群资源的消耗低. 下一步的研究方向是采用时序数据库来优化接口性能, 还可以设计日志监控与告警功能来实现容器级别的立体化监控.
[1] |
The Kubernetes Authors. Kubernetes. https://kubernetes.io/. [2021-10-09].
|
[2] |
Sysdig. Sysdig 2021 container security and usage report. https://dig.sysdig.com/c/pf-2021-container-security-and-usage-report?x=u_WFRi&utm_source=gated-organic&utm_medium=website. [2021-10-09].
|
[3] |
Kubernetes SIGs. Metrics-server: Scalable and efficient source of container resource metrics for Kubernetes built-in autoscaling pipelines. https://github.com/kubernetes-sigs/metrics-server. [2021-10-09].
|
[4] |
Kubernetes. Dashboard: General-purpose web UI for Kubernetes clusters. https://github.com/kubernetes/dashboard. [2021-10-09].
|
[5] |
Kubernetes Retired. Heapster: Compute resource usage analysis and monitoring of container clusters. https://github.com/kubernetes-retired/heapster. [2021-10-09].
|
[6] |
Jimmy Song. Heapster. https://jimmysong.io/kubernetes-handbook/practice/heapster.html. [2021-10-09].
|
[7] |
Google. cadvisor: Analyzes resource usage and performance characteristics of running containers. https://github.com/google/cadvisor. [2021-10-09].
|
[8] |
Prometheus Authors. Prometheus–monitoring system & time series database. https://prometheus.io/docs/prometheus/latest/. [2021-10-09].
|
[9] |
Zabbix LLC. ZABBIX: The enterprise-class open source network monitoring solution. https://www.zabbix.com/. [2021-10-09].
|
[10] |
Nagios Enterprises, LLC. Nagios: The industry standard in IT infrastructure monitoring. https://www.nagios.org/. [2021-10-09].
|
[11] |
Vitaly Agapov. Check_kubernetes: Nagios/Icinga/Zabbix style plugin for checking Kubernetes. https://github.com/agapoff/check_kubernetes. [2021-10-09].
|
[12] |
Miller J. Kubernetes-nagios: Basic health checks for a Kubernetes cluster. https://github.com/colebrooke/kubernetes-nagios. [2021-10-09].
|
[13] |
魏饴. 基于Kubernetes的监控和调度技术研究[硕士学位论文]. 广州: 华南理工大学, 2020.
|
[14] |
郝鹏海, 徐成龙, 刘一田. 基于Kafka和Kubernetes的云平台监控告警系统. 计算机系统应用, 2020, 29(8): 121-126. DOI:10.15888/j.cnki.csa.007611 |
[15] |
单朋荣, 杨美红, 赵志刚, 等. 基于Kubernetes云平台的弹性伸缩方案设计与实现. 计算机工程, 2021, 47(1): 312-320. DOI:10.19678/j.issn.1000-3428.0056560 |
[16] |
Kubernetes. Community: Kubernetes community content. https://github.com/kubernetes/community. [2021-10-09].
|
[17] |
Splunk. Kubernetes network stats. https://docs.splunk.com/Observability/gdi/kubelet-stats/kubelet-stats.html#metrics. [2021-10-09].
|
[18] |
The Kubernetes Authors. Kubernetes API reference docs. https://kubernetes.io/docs/reference/generated/kubernetes-api/v1.21/. [2021-10-0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