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现代遥感技术的快速发展, 遥感图像已经成为一种不可或缺的重要资源, 被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 遥感图像语义分割是解释遥感图像信息的重要基础环节, 所以, 遥感图像分割技术的研究, 对充分利用遥感图像的价值起着重要的意义. 而随着遥感图像分辨率的逐步提高, 使得遥感图像所包含的地物类型也逐步复杂, 对于高分辨率的遥感图像分割算法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 传统的分割算法例如阈值分割、边缘检测分割等, 但这些方法效率较低, 对于特征复杂多样的图像分割效果比较差.
卷积神经网络(CNN), 具有局部感知和参数共享的特点, 可以有效降低网络训练的参数量和复杂度, 便于网络的训练和优化改进[1]. 2015年, Long等人[2]提出了著名的FCN结构, 实现了像素级的分类和端到端的训练, 简化了分割过程, 解决了语义级图像分割问题. Ronneberger等人[3]在基于FCN的基础上, 对FCN进行了改进, 提出了一种新的网络结构U-Net, 作者将该网络结构用于医学图像分割处理中, 在分割细胞壁的任务中取得了很好的结果.
U-Net最早用于医学图像分割任务中, 以简洁的结构和优秀的性能著称, 因此根据不同的问题进行了不同的改进, 例如UNet++[4]、Attention U-Net[5]、U2-Net[6]等优秀模型. 为了在遥感图像分割任务中能更好、更精确地获取地物信息, 国内外学者将U-Net模型用于遥感图像分割任务中, 并进行了很多尝试改进. 苏健民等人[7]将U-Net卷积过滤器改为统一深度, 尺寸为3×3×64, 并将ReLU激活函数改为ELU激活函数, 提升了对噪声的鲁棒性, 使网络能够更好地收敛, 同时提高分割准确率. 范自柱等人[8]提出W-Net网络结构, 在解码阶段使用GCNet[9]中的全局上下文模块来提升网络的分割准确率, 使用FPN结构来整合高层和低层的特征信息, 提升分割能力, 因整体的网络结构呈W型, 所以网络被称为W-Net. 王曦等人[10]提出U-Net和FPN相结合的网络模型, 通过在跳跃连接部分使用FPN结构, 更好地融合高层特征和低层特征, 通边引入界标签松弛损失函数(BLR)[11], 提升模型对各目标类别边缘的分割能力, 使分割结果更加精细化.
遥感图像纹理信息复杂, 各类别尺度多变, 背景复杂等特殊原因, 导致遥感图像分割仍存在很多问题, 例如复杂结构的目标无法完整识别, 各目标之间存在错分和漏分现象, 并且深度神经网络往往计算量大, 为了能更加效率、更精确地实现地物信息的提取, 本文提出一种基于U-Net网络的图像分割方法来对遥感图像中的地物进行分割. 以EfficientNetV2[12]为编码网络替换原来U-Net网络的编码部分, 在解码部分使用卷积结构重参数化, 灵感来源于Ding等人[13]提出的RepVGG网络, 并且在解码网络的下层分支结构中结合SE通道注意力机制[14], 命名为RepVGG-SE 模块, 通过多尺度卷积获得不同感受野的特征图并通过下采样模块注入到网络深层, 更好地融合上下文信息. 实验证明, 本方法在所有对比网络中指标均为最高, 并且参数量和计算量大大减小, 提升了训练和推理效率.
1 网络结构 1.1 原始U-Net网络结构U-Net网络结构如图1所示, 由编码部分和解码部分组成. 在编码网络中, 在每次下采样之前使用2个卷积核为3×3的卷积层进行特征提取, 卷积之后使用ReLU激活函数, 使用大小为2×2的最大池化操作减少特征维度, 增大感受野. 每经过一次下采样, 图像尺寸缩小一半, 维度加倍, 通过这种重复的操作可以充分提取图像的高层特征和过滤掉不需要的信息. 解码部分使用反卷积进行上采样, 上采样之后同样使用2个卷积核为3×3的卷积层, 逐步恢复图像的细节信息, 并最终恢复特征图至输入图片的尺寸. 每经过一次上采样, 图像尺寸增大一倍, 维度减半. 编码部分和解码部分对应阶段之间使用跳跃连接结构, 复用低层次特征信息, 更好地还原图像细节信息.
1.2 EfficientNetV2网络结构
2021年, Tan等人[12]提出EfficientNetV2网络模型, 是EfficientNet网络模型[15]的改进版本, 不仅特征提取能力非常强, 参数量、计算量和推理效率都得到了很好的权衡. EfficientNet网络, 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当训练图像尺寸很大时, 训练速度非常慢; 在网络浅层中使用depthwise convolutions (DWConv)速度会很慢; 每个stage的深度和宽度同等放大是次优的. 对此, EfficientNetV2网络做了以下改进.
在EfficientNet中使用了很多卷积核为5×5的卷积层, 而在EfficientNetV2中更偏向使用卷积核为3×3的卷积层, 由于3×3的卷积层感受野要小于5×5的卷积层, 因此需要堆叠更多的层结构来增加感受野. expansion ratio由原来的6减小为4, 目的是减少内存访问的开销. 由于每个stage对网络的训练速度和参数数量的贡献并不相同, 因此采用非均匀的缩放策略来缩放模型. 虽然DWConv结构比普通卷积拥有更少的参数和计算量, 但是通常无法充分利用一些加速器, 因此在MBConv模块的基础上, 使用Fused-MBConv模块来解决这一问题, 通过将DWConv替换成普通的3×3卷积, 能够明显提升训练速度. MBConv模块结构和Fused-MBConv模块结构如图2所示. 在浅层网络部分, 堆叠Fused-MBConv模块, Fused-MBConv模块包含普通3×3卷积进行升维, 1×1卷积降维, Swish激活函数, Dropout层, 并将SE注意力机制嵌入到模块中. MBConv由DWConv、1×1卷积升维和降维、Swish激活函数、Dropout层、SE通道注意力机制组成.
本实验选用EfficientNet网络的EfficientNetV2-S结构作为改进U-Net模型的编码网络.
1.3 R epVGG-SE模块对于一般通用模型来说, 例如VGG[16]网络, 相对于各种多分支架构(ResNet[17], Inception[18], DenseNet[19]), 性能更差, 然而, 多分支结构的缺点是推理时需要消耗大量的计算资源, 因此, 通过卷积结构重参数化的方式, 将多分支模型等价转换为单路模型, 使得整个网络结构在推理上更加简单, 这样既利用了多分支模型训练时性能高的优势, 又利用了推理时单路模型速度快、节省内存的特点. 在RepVGG网络中, 借鉴ResNet网络的思想, 构建RepVGG模块, RepVGG模块如图3所示. ResNet的ResBlock构建了一个短连接模型信息流
卷积结构重参数化训练后, 通过代数进行变换. RepVGG模块中1×1卷积相当于一个退化的3×3卷积, 将1×1卷积核用0进行填充, 即可得到3×3卷积, identity分支是一个特殊1×1卷积, 以单位矩阵为矩阵核, 整个分支在训练期间都通过了BN层. 此外, 还整合了卷积层和BN层之间的特征. 式(1)、式(2)分别为卷积层和BN层公式, 将卷积层带入BN公式, 得到式(3), 在训练时卷积层不设置
$ Conv(x) = W(x) + b $ | (1) |
$ BN(x) = \gamma \times \frac{{(x - mean)}}{{\sqrt {{{{var}}} + \varepsilon } }} + \beta $ | (2) |
$ BN(Conv(x)) = \frac{{\gamma \times W(x)}}{{\sqrt {{{{var}}} + \varepsilon } }} + \left(\beta - \frac{{(\gamma \times mean)}}{{\sqrt {{{{var}}} + \varepsilon } }}\right) $ | (3) |
$ BN(Conv(x)) = {W_{{\rm{fused}}}}(x) + {B_{{\rm{fused}}}} $ | (4) |
在传统的卷积池化过程中, 默认特征图的每个通道都是同等重要的, 而实际问题中, 不同通道的重要性是有差异的. SE通道注意力机制目的在于关注特征图不同通道之间的关系, 希望模型可以学习到不同通道特征的重要程度, 帮助网络模型更好地学习到有用特征. SE模块结构如图4所示.
一个SEBlock分为squeeze和excitation两个过程, 首先squeeze过程是对输入的
$ {F_{sq}} = \frac{1}{{H \times W}}\sum\limits_{i = 1}^H {\;\sum\limits_{j = 1}^W {{x_c}(i, j)} } $ | (5) |
其中,
$ {W_c} = {F_{ex}} = \sigma ({W_1}(\delta ({W_0}({F_{sq}})))) $ | (6) |
其中,
$ x = x \odot {W_c} $ | (7) |
其中,
Goyal等人[21]于2021年提出ParNet模型, 该模型深度仅为12层. ParNet中有一个关键组件, 作者称为RepVGG-SSE模块, 这是一个经过修改的RepVGG模块, 在identity分支结构中带有一个专门构建的skip-squeeze-excitation (SSE)模块, 该模块基于上文提及的SEBlock, 但RepVGG-SSE模块仅适用于层数较少的神经网络, 因此, 本文直接将SSE替换为SEBlock, 称为RepVGG-SE模块, 将该模块用于解码网络. RepVGG-SE模块如图5所示.
1.4 多尺度卷积融合模块
EfficientNetV2网络开始阶段以卷积核为3×3、步长为2的卷积进行特征提取和下采样, 在图像分割任务中, 存在的问题是感受野不够大, 无法获取足够多的特征信息和细节信息, 而遥感图像中目标类别尺度多变, 为了能够得到不同尺度更加丰富的特征信息, 采用多尺度卷积模块, 如图6所示.
多尺度卷积模块中, 进行多尺度卷积操作, 卷积核大小分别为3×3、5×5和7×7, 不同卷积核大小的卷积拥有不同大小的感受野, 然后将各个多尺度卷积操作后的特征图进行拼接, 以一个卷积核大小为3×3的卷积将多尺度特征进行融合, 形成一个包含不同尺度更多特征信息的特征图. 为了和EfficientNetV2网络更好地融合, 采用SiLU函数进行非线性激活.
为了将多尺度特征信息更好地和网络进行融合, 同时EfficientNetV2网络使用了较多的Fused-MBConv模块和MBConv模块, 网络层数较深, 损失了较多的细节信息, 因此采用如图7所示的下采样模块, 将浅层特征信息注入到深层网络, 同时弥补深层网络的细节特征信息损失.
原始U-Net网络中采用最大池化的方式进行下采样, 但丢失了特征图较多的信息, 为了保留更多的上下文信息, 设计了下采样模块, 具体为包含两个分支, 一个分支是典型的最大池化下采样方式, 然后通过1×1卷积进行特征图维度的改变, 一个分支采用3×3卷积、步长为2的方式进行下采样, 最后两个分支通过对应元素求和的方式进行融合, 以SiLU函数进行非线性激活, 以保留更多的特征信息.
1.5 网络整体结构本文以U-Net网络为基础, 对U-Net网络模型进行改进, 网络结构如图8所示. 网络整体分为编码和解码, 编码部分, 利用EfficientNetV2-S网络替换原始U-Net网络的编码部分, 编码器有5种输出, 即1/2、1/4、1/8、1/16和1/32的5种特征图, 1/32的特征图作为解码端的输入, 其余4种特征图作为跳跃连接的编码特征与解码端进行拼接融合. 解码部分, 通过反卷积的操作将特征图的尺寸扩大为原来的2倍并逐步将特征图恢复至原图片分辨率大小, 并与编码部分的4种编码特征进行拼接操作, 以融合获得更多的特征信息和细节信息, 最后通过输出层将特征图映射成特定数量的类别进行像素类别预测, 获得分割结果. 编码网络中, 通过引入RepVGG-SE模块进行加深处理, RepVGG-SE模块是一个多分支结构, 训练时保持多分支结构, 和单路架构相比, 分支结构进一步融合了细节信息和语义信息, 提取的特征表达能力更强, 提高了训练性能, 推理时进行卷积结构重参数化转换为一个3×3卷积和SEBlock, 提升推理速度, 节省内存, 在identity分支结构中的SE通道注意力机制, 能够建立起通道维度上的依赖关系, 增强有用信息的表达, 抑制无效特征. 经过实验, 在解码网络下层使用RepVGG-SE模块, 上层使用RepVGG模块效果最好. 当输入维度和输出维度不匹配时, RepVGG模块没有identity分支, 只有1×1和3×3卷积分支. 多尺度卷积模块, 以不同卷积核大小的卷积进行特征提取, 然后将多尺度卷积获得的特征图进行拼接融合, 通过下采样模块, 将浅层信息注入到深层网路中, 使多尺度特征信息更好地与网络各层进行融合, 同时弥补了深层网络中丢失的细节信息.
2 实验 2.1 实验环境
本实验基于64位Ubuntu 20.04系统, 使用PyTorch深度学习框架搭建模型, 实验代码基于Python 3.6实现, CPU为AMD Ryzen9 3900x, GPU为一块NVIDIA GeForce 2070S (8 GB).
2.2 数据集及预处理本实验数据为“CCF卫星影像的AI分类与识别竞赛”数据集. 数据集共5个类别, 为植被、建筑、水体、道路和其他. 数据集中包含人工标注的遥感图像共5张, 因此随机选取其中4张作为训练集, 1张作为测试集. 由于图像较少, 并且每张图像尺寸各异, 单幅图像尺寸过大不能直接送入网络, 因此将遥感图像和标签图切割成256×256像素大小的图片, 为了缓解类别不均衡问题, 对数据中包含道路和水体的图片进行过采样, 测试集做同样处理. 为了增强网络的泛化性和鲁棒性, 采用数据增强的方式增加训练集的多样性, 具体为, 将图片翻转90°、180°和270°, 同时使用PyTorch深度学习框架的在线增强功能, 使同一批次的图像进行随机水平翻转, 到达丰富训练集数据的目的.
2.3 网络配置 2.3.1 标签平滑标签平滑[22]是一种损失函数的修正, 神经网络训练过程中往往对预测变得“过于确信”, 造成过拟合现象, 同时, 数据集可能存在标注错误的情况, 需要神经网络一定程度上去减少对错误答案的建模. 标签平滑技术可以提高神经网络对新数据的预测能力, 增强泛化能力, 是降低模型过拟合程度的一种正则化方法. 本实验将标签平滑用于交叉熵损失函数.
2.3.2 损失函数图像分割一般采用交叉熵损失函数, 多分类交叉熵损失函数如式(8)所示:
$ loss = - \frac{1}{N}\sum\limits_i {\sum\limits_c^M {{y_{ic}}\log ({p_{ic}})} } \;\;\; $ | (8) |
其中,
Dice系数用于计算两个图像之间的相似度, 如式(9)所示.
$ s = \frac{{2|X \cap Y|}}{{|X| + |Y|}} $ | (9) |
$ L_{{\rm Dice}} = 1 - \frac{{2|X \cap Y|}}{{|X| + |Y|}} $ | (10) |
当使用交叉熵损失函数时, 标签分布越不平衡, 训练就越困难, 会使模型偏向占比更高的类别, Dice损失函数能够缓解类别不均衡的情况, 但一般情况下, Dice损失函数会对反向传播造成不利的影响, 容易使训练变得不稳定, 因此, 本实验使用带标签平滑的交叉熵损失函数和Dice损失函数组合的方式, 两个损失函数权重占比分别为50%, 计算公式如下:
$ {L_{{\rm{all}}}} = 0.5 \times {L_{\rm{SCE}}} + 0.5 \times {L_{{\rm{Dice}}}} $ | (11) |
神经网络在刚开始训练时是非常不稳定的, 模型权重会迅速改变, 当batch size较小时, 样本之间的方差较大, 可能会出现提前过拟合现象, 采用warmup训练策略, 在batch size较少情况下保持数据分布的稳定性和模型深层的稳定性.
训练过程中, 算法可能会陷入局部最优点, 无法得到更好的训练结果, 通过使用余弦退火策略, 使模型能够“跳出”当前的局部最优点.
训练策略为前5个epoch使用warmup策略, 以保持模型的稳定性, 后面使用余弦退火策略, 整个训练过程学习率如图9所示.
2.3.4 参数设置
本实验使用AdamW优化器[23], AdamW优化器是Adam优化器[24]的改进, 指数衰减率
假设数据集有
$ PA = \frac{{\displaystyle\sum\limits_{i = 0}^k {{p_{ii}}} }}{{\displaystyle\sum\limits_{i = 0}^k {\displaystyle\sum\limits_{j = 0}^k {{p_{ij}}} } }} $ | (12) |
$ {p_o} = \frac{{\displaystyle\sum\limits_{i = 0}^k {{p_{ii}}} }}{{\displaystyle\sum\limits_{i = 0}^k {\displaystyle\sum\limits_{j = 0}^k {{p_{ij}}} } }} $ | (13) |
$ {p_e} = \frac{{\displaystyle\sum\limits_{i = 0}^k {\left(\displaystyle\sum\limits_{j = 0}^k {{p_{ij}} \times \displaystyle\sum\limits_{j = 0}^k {{p_{ji}}} } \right)} }}{{{{\left(\displaystyle\sum\limits_{i = 0}^k {\displaystyle\sum\limits_{j = 0}^k {{p_{ij}}} } \right)}^2}}} $ | (14) |
$ {\textit{Kappa}} = \frac{{{p_o} - {p_e}}}{{1 - {p_e}}} $ | (15) |
$ Io{U_i} = \sum\limits_{j = 0, j \ne i}^k {\frac{{{p_{ii}}}}{{{p_{ii}} + {p_{ij}} + {p_{ji}}}}} $ | (16) |
$ MIoU = \frac{1}{{k + 1}}\sum\limits_{i = 0}^k {Io{U_i}} $ | (17) |
$ precisio{n_i} = \frac{{{p_{ii}}}}{{\displaystyle\sum\limits_{j = 0}^k {{p_{ij}}} }} $ | (18) |
$ recal{l_i} = \frac{{{p_{ii}}}}{{\displaystyle\sum\limits_{j = 0}^k {{p_{ji}}} }} $ | (19) |
$ F{1_i} = 2 \times \frac{{precisio{n_i} \times recal{l_i}}}{{precisio{n_i} + recal{l_i}}} $ | (20) |
$ Macro {\text{-}} F1 = \frac{1}{{k + 1}}\sum\limits_{i = 0}^k {F{1_i}} $ | (21) |
本实验选取的对比网络如下, 3个主流的图像分割网络, 分别为FCN-8s、SegNet[25]、DeepLabV3+[26], 本实验的基线网络U-Net, 以及基于U-Net网络的一些改进网络, 分别为UNet++、U2-Net、Attention U-Net, 其中DeepLabV3+训练加入了预训练模型, 由于显存大小限制, U2Net批次输入大小为10, 对比实验的数据集划分一致, 使用相同的训练策略, 每个网络训练70轮, 使用PA、Kappa、MIoU和Macro-F1作为评价指标, 对比结果如表1所示.
如表1所示, 本文方法的PA为87.56%, Kappa系数为0.818、MIoU为81.72%, Macro-F1为89.8%, 与主流分割网络FCN-8s、SegNet和DeepLabV3+相比, 本文方法在各项指标上均高于这些网络, 在这些网络中, DeepLabV3+网络的分割性能最好. U-Net是基于编码解码结构的网络, 并加入了大量的跳跃连接, 也是本次实验改进的基线网络, U-Net网络分割结果PA为86.99%, Kappa系数为0.8097, MIoU为80.67%, Macro-F1为89.16%, 同时, 实验表明U-Net网络分割结果优于对比的主流分割网络, 表明了U-Net网络相比这些分割网络更加适合遥感图像分割任务. 本文方法和U-Net网络相比, PA高了0.57%, Kappa系数高了0.0083, MIoU高了1.05%, Macro-F1高了0.64%, 表明了本文方法相比于原始U-Net网络学习能力更强, 分割性能更好. 在与U-Net改进的网络对比中, 本文方法在各项对比指标中也均取得最高值. 图10给出了本文改进的网络和进行对比的各个网络的实验分割对比结果.
图10中已将标签图片转换为RGB3通道图片, 其中植被为绿色(0, 128, 0), 建筑为红色(128, 0, 0), 水体为蓝色(0, 0, 128), 道路为黄色(128, 128, 0), 其他为黑色(0, 0, 0). 从对比图片中可以看出, 本文方法更好地改善了各目标错分和漏分的现象, 同时对于不同尺度的目标能更好地识别并完整分割, 更加接近标签图片, 分割细节也比其他网络更加精细.
本文算法利用更好的编码网络、多尺度卷积融合模块、通道注意力机制和卷积结构重参数化的方法, 增强了网络特征提取的能力, 使网络对遥感图像中不同尺度目标的感知能力更强, 加强了有用通道信息的关注度, 因此, 本文算法在每项指标上都取得了最高的结果, 表明了本文网络模型的有效性.
3.2 网络轻量化本实验通过PyTorch深度学习框架的轻量级网络分析工具torchstat对网络模型的参数量(parameters, Params)和计算量(floating point operations, FLOPs)进行统计, 统计结果如表2所示.
从表2可知, UNet++网络的参数量最低, 为9.16 M, 主要原因为UNet++网络从32通道开始至512通道, 相比于原始U-Net网络从64通道到1024通道, 参数量大大减小, 参数量最高的网络为U2-Net网络, 为44.07 M. 原始U-Net网络参数量为31.04 M, 相较于原始U-Net, 本实验改进的网络参数量为21.4 M, 比原始U-Net网络的参数量减少了9.64 M, 在所有对比网络中, 只比UNet++网络和FCN8s网络参数量高. 计算量方面, 对比的网络中计算量普遍较高, 最高的网络为Attention U-Net, 计算量为47.23 G, 原始U-Net网络计算量为46.14 G, 在所有网络中计算量从大到小排第二. 本实验方法的计算量最低, 为5.67 G, 相较于原始U-Net网络46.14 G的计算量, 本文方法计算量减小了40.47 G, 减小了接近88%的计算量, 同时相比于其他对比的网络, 计算量也大大减小.
本实验记录了训练过程所消耗的时间, 并对测试集进行测试, 设置批次输入大小为12, 从加载数据后进行测试时开始计时, 所有图片全部预测后停止计时, 记为测试时间, 实验结果如表3所示.
从表3可知, FCN-8s网络的训练时间和测试时间都为最短, 除FCN-8s和本文方法外, 其余网络训练时间都普遍较长, 训练时间最长的为U2-Net网络, 几乎是U-Net网络训练时常的两倍. 原始U-Net网络训练训练时间为15 h 3 min, 测试时间为13.71 s, 而本文方法训练时间为6 h 49 min, 测试时间为6.52 s, 相较于原始U-Net网络, 训练时间和测试时间都大大减少, 减少可达50%以上.
本文方法通过将原始U-Net网络的编码网络替换为EfficientNetV2-S网络, 同时训练后将分支结构通过结构重参数化方法融合为单路结构, 相比于分支结构进一步减少推理时的参数量和计算量. 实验结果表明, 本文方法相较于原始U-Net网络, 参数量、计算量、训练时间和测试时间都大大减少, 网络更加轻量化.
3.3 模型验证为了验证本文改进的网络以及网络的各个改进模块的有效性, 进行消融实验证明. 消融实验是通过设置基线网络是否使用某一个模块来实现的, 并以PA、Kappa、MIoU和Macro-F1指标来进行衡量, 并统计网络的参数量、计算量、训练时间和测试集测试时间. 实验中, 每个网络训练参数相同, 并且都在同一环境下运行, 得到的测试结果对比如表4所示.
表4中E代表编码网络替换为EfficientNetV2-S, R表示在解码网络使用RepVGG和RepVGG-SE模块, M表示使用多尺度卷积融合模块. 如表4所示, 在编码部分使用EfficientNetV2-S进行替换后, 相较于原始U-Net网络, PA提高了0.19%, Kappa提高了0.0031, MIoU提高了0.43%, Macro-F1提高了0.27%. 在此基础上, 通过添加RepVGG模块和RepVGG-SE模块后, 比原始U-Net网络PA提高了0.31%, Kappa提高了0.0047, MIoU提高了0.8%, Macro-F1提高了0.48%. 通过添加多尺度卷积融合模块, 相比原始U-Net网络PA提高了0.36%, Kappa提高了0.0056, MIoU提高了0.89%, Macro-F1提高了0.54%. 在添加全部模块后, 即本文方法, 相比于原始U-Net网络, PA提高了0.57%, Kappa系数提高了0.0083, MIoU提高了1.05%, Macro-F1提高了0.64%. 表5给出了消融实验各网络的参数量和计算量, 以及在数据集上训练和测试的时间.
EfficientNetV2中大量使用了DWConv结构, 使得网络整体的参数量和计算量得以减少, 但DWConv在浅层网络运行较慢, 因此, 为了优化网络运行速度, 提出Fused-MBConv模块并在浅层网络部分进行使用, 这一模块通过将DWConv替换成普通的3×3卷积, 能够明显提升网络速度. 在编码部分, 由于编码网络替换为EfficientNetV2-S后, 解码网络的通道数从256开始至最后的24通道, 相比于原始U-Net网络通道数从1024开始, 通道数减小很多, 这也是参数量和计算量大大减少的原因, 同时, 训练后通过将分支结构进行融合成一个普通3×3卷积, 能够进一步在分支结构的基础上减小推理时的参数量和计算量, 并充分利用底层对3×3卷积优化加速的优势, 以更进一步提升网络推理时的运行速度. 多尺度特征融合模块因为卷积核变大, 因此增加了一定的参数量和计算量. 在编码网路下层的RepVGG-SE模块中, 由于identity分支中使用了通道注意力机制, 该条分支没有和其他分支进行融合合并, 因此增加了一定的参数量和计算量. 表6给出了本文方法的分支结构融合前和融合后的对比结果.
由表6可知, 在分支结构融合前和融合后, 每项指标的结果都一样, 表明了分支结构融合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同时, 参数量和计算量相比未融合前有了减少, 提高了网络推理时的效率, 使模型更加的轻量化. 本文方法通道数最多为256, 因此融合后参数量和计算量减少相对较少, 如果网络层数更深并且特征图通道数更多, 分支结构融合后减少的参数量和计算量更大.
3.4 高分辨率遥感图像分割验证遥感图像通常为高分辨率图像, 图像尺寸较大, 由于硬件设备的限制, 无法直接对高分辨率遥感图像进行分割, 因此将高分辨率图像切割成256×256大小的图片, 再送入网络进行分割得到分割结果, 最后进行拼接得到最终的高分辨率图像分割结果.
切割和拼接过程中, 如果直接按照普通滑动窗口的方式以256为步长进行切割, 可能会破坏目标的完整性, 导致分割结果不够准确和精细, 并且直接拼接后会存在两张图片拼接处细节不足等问题, 因此采用以256为步长, 重叠区域为128对高分辨率遥感图像进行滑动窗口切割, 切割到图片边缘时不足256尺寸则以边缘为起点后退256步长切割边缘图片, 横向和纵向都采用此方式进行切割; 拼接复原时, 以两张图片重叠区域的一半为界, 舍去各自的边缘部分后, 再进行拼接, 横向和纵向都采用此方式, 这样就很大程度上避免了上述存在的问题. 实验采用的模型为第3.1节所训练的模型, 对比结果如表7和图11所示.
由表7可知, 本文方法的PA为87.55%, Kappa为0.8002, MIoU为80.96%, Macro-F1为89.41%, 在所有对比网络中各项指标均取得了最高值. 相较于原始U-Net, PA提高了0.83%, Kappa提高了0.0144, MIoU提高了2.6%, Macro-F1提高了1.6%.
从图11中也可以看出, 本文方法在大场景环境下分割结果更加准确, 目标分割更加完整, 分割结果更加接近真实标签图片.
如表8所示, 在使用本文改进模型进行高分辨率遥感图像分割时, 通过使用改进的切割和拼接方法后, 各项指标均得到大幅提升, 表明本文提出的方法对于大场景高分辨率图像的分割具有先进性.
4 结论语本文基于U-Net提出了一种用于遥感图像分割的改进网络, 该网络使用EfficientNetV2-S作为编码网络, 提高特征提取能力并且更加轻量化, 使用卷积结构重参数化方法, 训练时多分支结构, 增强网络训练性能, 推理时将多分支结构融合为单路结构, 提高推理效率, 并在支路使用通道注意力机制, 强化有用特征, 抑制无效信息, 在网络编码部分结合多尺度卷积模块融合多尺度特征, 使用下采样模块将浅层信息传递到深层网络, 增强网络对不同尺度目标特征的提取能力, 也更好地结合上下文信息. 实验中, 通过裁剪和过采样高分辨率遥感图像生成实验数据, 使用warmup和余弦退火组合的训练策略, 使用标签平滑的交叉熵损失函数和Dice损失函数的组合缓减过拟合和类别不均衡的问题, 实验结果表明, 本文改进网络在所有对比的网络中各项指标均为最高, 并且通过消融实验验证了各模块对于网络分割性能的有效性, 改进的网络相较于原始U-Net参数量和计算量都大大减少, 网络性能更高的同时更加轻量化, 在大场景高分辨率图像中也取得了最好的效果. 本文方法整体改善了各目标错分和漏分的现象, 加强了各尺度目标的完整识别, 提高了遥感图像分割性能, 证明了本文方法的有效性.
[1] |
周飞燕, 金林鹏, 董军. 卷积神经网络研究综述. 计算机学报, 2017, 40(6): 1229-1251. DOI:10.11897/SP.J.1016.2017.01229 |
[2] |
Long J, Shelhamer E, Darrell T. Fully convolutional networks for semantic segmentation. Proceedings of 2015 IEEE Conference on Computer Vision and Pattern Recognition. Boston: IEEE, 2015. 3431–3440.
|
[3] |
Ronneberger O, Fischer P, Brox T. U-Net: Convolutional networks for biomedical image segmentation. Proceedings of the 18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Medical Image Computing and Computer-Assisted Intervention. Munich: Springer, 2015. 234–241.
|
[4] |
Zhou ZW, Siddiquee MR, Tajbakhsh N, et al. Unet++: A nested U-Net architecture for medical image segmentation. Proceedings of the 4th International Workshop on Deep Learning in Medical Image Analysis and Multimodal Learning for Clinical Decision Support. Granada: Springer, 2018. 3–11.
|
[5] |
Oktay O, Schlemper J, Le Folgoc L, et al. Attention U-Net: Learning where to look for the pancreas. arXiv:1804.03999, 2018.
|
[6] |
Qin XB, Zhang ZC, Huang CY, et al. U2-Net: Going deeper with nested U-structure for salient object detection
. Pattern Recognition, 2020, 106: 107404. DOI:10.1016/j.patcog.2020.107404 |
[7] |
苏健民, 杨岚心, 景维鹏. 基于U-Net的高分辨率遥感图像语义分割方法. 计算机工程与应用, 2019, 55(7): 207-213. DOI:10.3778/j.issn.1002-8331.1806-0024 |
[8] |
范自柱, 王松, 张泓, 等. 基于W-Net的高分辨率遥感卫星图像分割. 华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0, 48(12): 114-124. |
[9] |
Cao Y, Xu JR, Lin S, et al. GCNet: Non-local networks meet squeeze-excitation networks and beyond. Proceedings of 2019 IEEE/CVF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Computer Vision Workshop. Seoul: IEEE, 2019. 1971–1980.
|
[10] |
王曦, 于鸣, 任洪娥. UNET与FPN相结合的遥感图像语义分割. 液晶与显示, 2021, 36(3): 475-483. DOI:10.37188/CJLCD.2020-0116 |
[11] |
Zhu Y, Sapra K, Reda FA, et al. Improving semantic segmentation via video propagation and label relaxation. Proceedings of 2019 IEEE/CVF Conference on Computer Vision and Pattern Recognition. Long Beach: IEEE, 2019. 8848–8857.
|
[12] |
Tan MX, Le QV. Efficientnetv2: Smaller models and faster training. Proceedings of the 38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Machine Learning. PMLR, 2021. 10096–10106.
|
[13] |
Ding XH, Zhang XY, Ma NN, et al. RepVGG: Making VGG-style convNets great again. Proceedings of 2021 IEEE/CVF Conference on Computer Vision and Pattern Recognition. Nashville: IEEE, 2021. 13728–13737.
|
[14] |
Hu J, Shen L, Sun G. Squeeze-and-excitation networks. Proceedings of 2018 IEEE/CVF Conference on Computer Vision and Pattern Recognition. Salt Lake City: IEEE, 2018. 7132–7141.
|
[15] |
Tan MX, Le QV. Efficientnet: Rethinking model scaling for convolutional neural networks. Proceedings of the 36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Machine Learning. Long Beach: PMLR, 2019. 6105–6114.
|
[16] |
Simonyan K, Zisserman A. Very deep convolutional networks for large-scale image recognition. arXiv:1409.1556, 2014.
|
[17] |
He KM, Zhang XY, Ren SQ, et al. Deep residual learning for image recognition. Proceedings of 2016 IEEE Conference on Computer Vision and Pattern Recognition. Las Vegas: IEEE, 2016. 770–778.
|
[18] |
Szegedy C, Liu W, Jia YQ, et al. Going deeper with convolutions. Proceedings of 2015 IEEE Conference on Computer Vision and Pattern Recognition. Boston: IEEE, 2015. 1–9.
|
[19] |
Huang G, Liu Z, van der Maaten L, et al. Densely connected convolutional networks. Proceedings of 2017 IEEE Conference on Computer Vision and Pattern Recognition. Honolulu: IEEE, 2017. 2261–2269.
|
[20] |
Ioffe S, Szegedy C. Batch normalization: Accelerating deep network training by reducing internal covariate shift. Proceedings of the 32nd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Machine Learning. Lille: JMLR.org, 2015. 448–456.
|
[21] |
Goyal A, Bochkovskiy A, Deng J, et al. Non-deep networks. arXiv:2110.07641, 2021.
|
[22] |
Müller R, Kornblith S, Hinton G. When does label smoothing help? Proceedings of the 33rd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Neural Information Processing Systems. Vancouver: Curran Associates Inc., 2019. 422.
|
[23] |
Loshchilov I, Hutter F. Decoupled weight decay regularization. arXiv:1711.05101, 2018.
|
[24] |
Kingma DP, Ba J. Adam: A method for stochastic optimization. 3rd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Learning Representations. San Diego: 2014.
|
[25] |
Badrinarayanan V, Kendall A, Cipolla R. SegNet: A deep convolutional encoder-decoder architecture for image segmentation. IEEE Transactions on Pattern Analysis and Machine Intelligence, 2017, 39(12): 2481-2495. DOI:10.1109/TPAMI.2016.2644615 |
[26] |
Chen LC, Zhu YK, Papandreou G, et al. Encoder-decoder with atrous separable convolution for semantic image segmentation. Proceedings of the 15th European Conference on Computer Vision. Munich: Springer, 2018. 833–85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