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浙江工业大学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 杭州 310012
2. College of Computer Science and Technology, Zhejiang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Hangzhou 310012, China
LLVM[1,2]是一种开源的编译基础设施, 采用模块化的方式进行设计, 具有清晰的架构层次和详细的文档资料, 并且提供了丰富的工具集, 因此基于LLVM来开发支持特定体系结构的编译器, 可以缩短开发时间, 并生成高效的代码.
RISC-V[3]是一种新兴的开源RISC指令集架构. 它的标准由非营利性的RISC-V基金会维护. 由于具有开放、标准的扩展方式, 使得几乎所有的计算机系统, 从小型的微控制器到超级计算机都可以使用它. 例如, 为了满足高性能计算、机器学习、密码学领域的计算需求而提出的向量扩展. RISC-V向量扩展[4,5]具有可伸缩性, 向量寄存器的长度由具体的硬件实现来定义, 可以在运行时动态设置向量寄存器组, 以及要处理的向量长度. 这些特性对编译器的实现提出了许多挑战. 其中之一就是程序的栈帧布局.
本文介绍了LLVM原有的栈帧布局方式, 并对该栈帧布局的缺点进行了分析, 随后提出了新的优化方案, 并基于巴塞罗那超算中心开发的测试集进行验证. 通过对比分析优化前后生成的机器指令, 可以看到优化后的栈帧布局能够有效减少访存指令数量以及栈空间大小. 除此之外, 新方案还可以减少预留寄存器的数量, 有助于缓解寄存器压力.
2 RISC-V向量扩展对栈帧布局的挑战 2.1 RISC-V向量扩展寄存器RISC-V向量扩展架构具有32个向量数据寄存器, 分别为V0–V31. 向量寄存器的位长VLEN由具体的硬件实现来定义. 多个连续的向量寄存器可以组合一起使用, 从而能够处理更长的数据. 控制状态寄存器vlenb用来保存向量寄存器的字节长度(等于VLEN/8), 控制状态寄存器vtype用来保存向量寄存器的元素宽度SEW, 向量寄存器组乘数LMUL等信息. LMUL的值可以为1、2、4、8. 图1展示了不同的LMUL值所对应的向量寄存器组织结构.
用户可以通过指令csrr来读取控制状态寄存器vlenb中的内容, 从而获得向量寄存器的长度信息; 可以通过指令vsetvli或者vsetvl在运行时动态设置LMUL的值, 从而使用不同大小的向量寄存器组.
2.2 长度未知的向量类型由此可见, 对于应用程序中实际处理的向量对象, 以及编译器中的虚拟向量寄存器, 其长度有两个因素来决定: 一个是具体处理器实现时所定义的单个向量寄存器长度VLEN, 该值必须大于或等于128, 并且为2的幂次方; 另一个是向量寄存器组中的寄存器个数, 即LMUL值. 为了简化编译器实现, 方便用户编程, 向量扩展intrinsic编程接口针对不同的元素类型和LMUL值分别提供了相应的向量数据类型. 例如元素类型为int8, LMUL分别为1、2、4、8的向量类型: vint8m1_t、vint8m2_t、vint8m4_t、vint8m8_t. 这些类型的LMUL值在编译时是已知的. 但是由于VLEN的值在编译时期无法静态获得, 因此向量对象的实际大小在编译时期也是未知的. LLVM编译器在内部实现中定义了一种可伸缩向量类型, 用来表示这种长度未知的向量.
2.3 可伸缩向量对栈帧布局造成的困难对于不使用向量类型变量的函数, 编译器一般可以通过计算每一个栈对象的大小来确定它相对于栈帧寻址指针的偏移量, 以及函数使用的栈空间大小, 从而完成栈帧布局并且在编译时期确定栈对象的地址. 而对于使用向量类型变量的函数, 由于向量类型的大小在编译时期未知, 因此无法在编译时期确定栈对象与栈帧寻址指针的偏移量. 这就导致静态分配栈对象, 编译时期确定栈对象地址的方式无法适用.
3 LLVM原有向量扩展栈帧布局图2展示了LLVM原有的RISC-V向量扩展栈帧布局. 图中有3种类型的指针[6], 分别用于指向栈帧中的不同位置, 帧指针指向栈帧的顶部, 栈指针指向栈帧的底部, 而基指针只在函数有可变大小的变量(例如变长数组)并且需要栈地址对齐的情况下存在, 指向栈帧中最后一个固定大小的对象.
在这种布局方式下, 对于每一个向量类型对象, 在栈帧中会首先分配一个对象, 用于存储栈中向量类型对象的地址. 由于是用来存储地址, 因此它的大小是固定的. 接着通过控制状态寄存器读写指令获取vlenb的值, 在栈上动态分配VLEN×LMUL大小的空间. 最后将向量对象的地址存储到之前分配的固定大小对象中.
如果要读取或者写入一个栈向量对象, 编译器首先要获得向量对象的地址. 在这种栈帧布局下, 由于在分配过程中已经对每一个向量对象的地址进行保存, 因此要获得向量对象的地址, 可以直接通过load指令将固定大小对象中的内容读取到通用寄存器中. 然后, 就可以通过寄存器间接寻址方式对栈向量对象进行访问.
3.1 存在的问题 3.1.1 需要较多的访存指令
原有栈帧布局下, 在访问栈向量对象时需要先读取该向量对象的地址, 因此需要大量的load/store指令来完成对栈向量对象的分配与读写. 在现代计算机存储体系结构下, 内存读写操作通常要比算术运算操作花费更多的时钟周期[7], 且能耗更高[8], 因此较多的访存指令将会导致程序性能下降.
3.1.2 需要较大的栈空间原有栈帧布局下, 在分配每一个栈向量对象时, 需要额外分配一个保存其地址的空间, 在RV64架构下, 保存地址的空间大小是8个字节. 因此每分配一个栈向量对象, 都需要多分配8个字节, 且可能由于对齐的要求, 每个栈向量对象会分摊到更多的字节.
3.1.3 需要较多的预留寄存器在LLVM代码生成阶段, 如果是在寄存器分配过程之后创建新的虚拟寄存器, 则需要在栈帧的溢出变量区域中首先分配一个紧急溢出槽. 在之后的寄存器清扫过程中, 如果该虚拟寄存器的活跃区间内有可用的物理寄存器, 则使用该物理寄存器来替换, 如果没有可用的物理寄存器, 则需要溢出一个活跃的物理寄存器到紧急溢出槽. 在对紧急溢出槽进行寻址时, 如果再引入新的虚拟寄存器, 则会陷入递归而导致编译器崩溃. 因此, 用于寻址的指针(栈指针、帧指针或基指针)与栈帧中对象之间不能存在编译时期大小未知的区域.
原有栈帧布局下, 由于栈指针与分配固定大小对象(包括局部变量和向量地址)区域之间存在编译时期大小未知的可伸缩向量, 因此栈指针不能用于栈帧对象寻址. 在不需要栈地址对齐的时候, 可以用帧指针来寻址. 在需要对齐的时候, LLVM会使用基指针来指向最后一个固定大小的对象, 通过基指针来寻址. 因此, 原有栈帧布局最少需要预留2个寄存器来保存栈指针和帧指针, 最多要预留3个寄存器来保存栈指针、帧指针和基指针. 尽管RISC-V有32个通用寄存器, 但对于寄存器压力较大的情况, 例如编译器内联优化时引入大量函数体代码的时候, 预留过多的寄存器容易导致寄存器溢出, 从而影响程序性能.
4 新的栈帧布局方案为了减少读写栈向量对象使用的访存指令数, 并且减小函数使用的栈空间大小, 就需要摒弃保存每一个栈向量对象地址的栈帧布局方式. 由于RISC-V向量扩展架构支持在运行时获得向量寄存器的长度信息, 因此可以通过编译时插入算术指令来动态计算栈向量对象的地址. 按照这个思路, 我们提出了新的栈帧布局方案.
同时, 为了减少预留寄存器的个数, 新方案会根据是否存在可变大小局部变量, 是否需要栈地址对齐, 这些不同的场景对栈帧布局进行调整. 表1展示了不同场景下栈对象的寻址方式, 以及两种方案所需要预留的寄存器情况. 可以看到, 在没有可变大小局部变量的情况下, 新方案能够使用栈指针来寻址, 需要预留的寄存器数量要比原有方案少.
4.1 不存在可变大小局部变量且不需要栈地址对齐
图3展示了不存在可变大小局部变量且不需要栈地址对齐时的栈帧布局. 栈向量对象区域位于被调用者保存寄存器区域与局部变量及溢出变量区域之间. 在这种场景下, 可以使用栈指针来寻址. 在栈帧布局的时候, 通过计算栈向量类型对象的个数和LMUL值, 以及读取控制状态寄存器vlenb的值, 可以在运行时动态计算出栈向量对象区域的长度大小值.
LLVM内部使用二维抽象数据类型来表示栈对象相对于寻址指针的偏移量. 其中第一个维度表示固定大小的偏移量, 第二个维度表示可伸缩大小的偏移量. 在RISC-V向量扩展中, 可伸缩偏移量表示的实际值是该偏移量值与控制状态寄存器vlenb的值的乘积. 因此, 在计算栈向量对象地址时, 其固定偏移量为局部变量及溢出变量区域的大小, 可伸缩偏移量则取决于该对象在栈向量对象区域中的位置.
4.2 不存在可变大小局部变量且需要栈地址对齐图4展示了不存在可变大小局部变量且需要栈地址对齐时的栈帧布局. 由于需要栈地址对齐, 在被调用者保存寄存器区域和栈向量对象区域之间多出一块编译时未知的对齐区域, 因此, 需要预留寄存器来保存帧指针, 以便利用帧指针在函数退出时恢复栈帧. 在这种场景下, 可以使用栈指针来寻址. 栈向量对象相对于栈指针的固定偏移量为局部变量和溢出变量区域的大小, 可伸缩偏移量取决于栈向量对象在栈向量对象区域中的位置.
4.3 存在可变大小局部变量且不需要栈地址对齐图5展示了存在可变大小局部变量且不需要栈地址对齐时的栈帧布局. 与之前不同的地方是, 我们调换了局部变量及溢出变量区域和栈向量对象区域的分配顺序, 将编译时大小未知区域连在一起, 从而可以避免引入基指针. 在这种场景下, 可以使用帧指针来寻址. 栈向量对象的固定偏移量为局部变量及溢出变量区域与被调用者保存寄存器区域的大小之和, 可伸缩偏移量则取决于该对象在栈向量对象区域中的位置.
4.4 存在可变大小局部变量且需要栈地址对齐
图6展示了存在可变大小局部变量且需要栈地址对齐时的栈帧布局. 在这种场景下, 由于局部变量与栈指针和帧指针之间都存在编译时大小未知区域, 为了避免在寻址紧急溢出槽时递归地引入虚拟寄存器而导致编译器崩溃, 需要使用基指针来寻址. 此时栈向量对象相对于基指针的固定偏移量为局部变量及溢出变量区域的大小, 可伸缩偏移量则取决于该栈向量对象在分配栈向量对象区域中的位置.
4.5 通过指令动态计算栈向量对象地址将LLVM中表示偏移量的抽象二维数据类型转化到实际的偏移量时, 需要通过多条指令来实现. 图7展示了计算固定偏移量为32, 可伸缩偏移量为8时生成的3条指令. 首先通过csrr指令读取控制状态寄存器vlenb的值, 随后通过slli指令得到该值与可伸缩偏移量8的乘积, 最后通过addi指令与固定偏移量相加得到该栈向量对象相对于栈指针的实际偏移量.
5 测试验证
我们对新方案基于LLVM 11.0版本进行了代码实现, 并测试通过了LLVM自带的回归测试集.
由于RISC-V向量扩展指令集标准尚处于草案阶段, 目前还没有适于做性能测试的硬件平台. 为了评估新方案对生成代码的优化效果, 我们使用了巴塞罗那超算中心为RISC-V向量扩展所开发的测试集[9,10], 该测试集主要测试的内容是向量的数学计算(例如向量按元素乘加, 向量按元素取余弦值), 可以充分利用向量指令及寄存器. 我们对该测试集分别在-O0优化级别(即不做优化)和-O2优化级别下编译测试文件, 然后对生成代码的访存指令数量和栈空间大小进行静态统计.
图8展示了新方案下访存指令数量相对于原有方案下的百分比. 在-O0优化级别下, 所有测试文件的访存指令数量均有减少, 其中使用向量类型变量较多的测试文件CumNormalInv.cpp, 优化后的访存指令数量仅占原有方案下的39.5%. 在-O2优化级别下, 由于测试文件axpy.c使用的向量类型变量较少, 经过优化后都已全部放在向量寄存器中, 因此访存指令数没有变化. 其他测试文件的访存指令数量均有减少, 其中测试文件CumNormalInv.cpp在优化后的访存指令数量仅占原有方案下的1.6%.
图9展示了新方案下栈空间大小相对于原有方案下的百分比. 在-O0优化级别下, 对于所有的测试文件, 相比原有方案, 优化方案下栈空间的使用量均有所减少, 其中使用向量类型变量较多的文件CumNormalInv.cpp, 优化后栈空间使用量为原有方案下的49.2%. 在-O2优化级别下, 除了axpy.c测试文件在栈上没有分配向量对象, 其他文件相比原有方案, 优化方案下栈空间的使用量均有减少, 其中测试文件CumNormalInv.cpp的栈空间使用量仅占原有方案下的13.3%.
图10展示了新方案下总指令数量相对于原有方案下的百分比. 在-O0优化级别下, 对于所有测试文件, 新方案的总指令数量均有增加, 其中测试文件axpy.c新增指令最多, 占原有方案下的112.5%. 在-O2优化级别下, 测试文件CumNormalInv.cpp新增指令最多, 占原有方案下的129.8%. 测试文件Particlefilter.c的总指令数量反而会下降, 占原有方案下的90.0%. 这是由于原有方案下函数使用的栈空间比较大, 导致寻址偏移量超过了12 bit的范围, 需要生成额外的指令来处理, 而优化后减小了栈空间, 因此不需要再生成这部分指令.
表2展示了优化方案和原有方案下的预留寄存器数量对比, 由于-O0优化级别下, 编译器不开启与寄存器使用相关的帧指针消除优化, 因此表2仅统计了-O2优化级别下每个测试文件累计预留寄存器的数量. 可以看到, 优化方案在-O2优化级别下能够减少预留寄存器的数量.
总的来说, 优化后的栈帧布局由于采用动态计算栈向量对象地址的方式, 所以能够减少保存和读取地址时的load/store指令, 由于不需要分配栈对象来保存栈向量对象地址, 所以能够减少栈空间的使用. 除此之外, 由于通过区分不同场景来确保紧急溢出槽始终紧邻用于寻址的指针, 所以相比原有栈帧布局方案, 能够减少预留寄存器的数量. 但是, 采用动态计算栈向量对象地址的方式会插入多条指令, 带来额外的运行时计算开销. 因此, 新方案最终优化效果如何, 还需要在实际的硬件平台上通过运行测试来评测.
6 结语本文介绍了原有LLVM中RISC-V向量扩展的栈帧布局, 并针对原有栈帧布局中存在的问题, 提出了优化方案. 通过巴塞罗那超算中心开发的测试集, 验证了优化方案的正确性, 并通过静态统计访存指令数量以及栈空间大小, 证明了优化方案在不同优化级别下能有效减少访存指令数量以及栈空间的使用量. 目前, 优化后的栈帧布局代码实现已经提交到LLVM官方仓库[11].
[1] |
Lattner C, Adve V. The LLVM compiler framework and infrastructure tutorial. In: Eigenmann R, Li Z, Midkiff SP, eds. Languages and Compilers for High Performance Computing. Berlin: Springer, 2004. 15–16.
|
[2] |
LLVM官方网站. https://llvm.org. [2021-06-08].
|
[3] |
Waterman A, Lee Y, Avizienis R, et al. The RISC-V instruction set. 2013 IEEE Hot Chips 25 Symposium (HCS). Stanford: IEEE, 2013. 1.
|
[4] |
Asanović K. Vector microprocessors[Ph. D. Thesis]. Berkeley: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1998.
|
[5] |
RISC-V向量扩展规范. https://github.com/riscv/riscv-v-spec. [2021-06-08].
|
[6] |
Aho AV, Lam MS, Sethi R, et al. Compilers: Principles, Techniques, and Tools. 2nd ed. Boston: Prentice Hall, 2006.
|
[7] |
Bryant RE, O’Hallaron DR. Computer Systems: A Program-mer’s Perspective. 3rd ed. Upper Saddle River: Pearson, 2015.
|
[8] |
Gauthier L, Ishihara T. Optimal stack frame placement and transfer for energy reduction targeting embedded processors with scratch-pad memories. 2009 IEEE/ACM/IFIP 7th Workshop on Embedded Systems for Real-Time Multimedia. Grenoble: IEEE, 2009. 116–125.
|
[9] |
巴塞罗那超算中心RVV测试集. https://github.com/RALC88/riscv-vectorized-benchmark-suite/tree/rvv-1.0. [2021-06-08].
|
[10] |
Ramírez C, Hernandez CA, Palomar O, et al. A RISC-V simulator and benchmark suite for designing and evaluating vector architectures. ACM Transactions on Architecture and Code Optimization, 2020, 17(4): 38. |
[11] |
向LLVM官方仓库提交的代码实现. https://reviews.llvm.org/rGa9b9c64fd4c8d456f11dcbd409cdd62116eb021f. [2021-06-0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