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 电子电气工程学院, 上海 201620
2. School of Electronic and Electrical Engineering, Shanghai University of Engineering Science, Shanghai 201620, China
糖尿病是一个日益严重的全球问题, 对患者的日常生活和身体健康影响巨大, 甚至威胁患者的生命. 近年来, 糖尿病的患病率愈来愈高, 根据国际糖尿病联盟最新数据指出, 2017年全球约4.25亿成人患糖尿病, 若按照当前趋势持续下去, 预计到2045年, 糖尿病患病人数将达到6.29亿[1]. 早期发现糖尿病, 尽早进行强化治疗, 可以使接近50%的患者病情缓解, 早期发现便可通过运动饮食将血糖控制在正常范围.
糖尿病诱发的病因病理复杂, 医学界尚未建立统一的预测模型, 可以完全科学的早期发现、诊断糖尿病. 国内外许多研究者围绕糖尿病的早期预测展开许多有益的工作. 具体包括:
文献[2]采用朴素贝叶斯、支向量机和决策树等算法, 在PIMA测试集上获得76.3%的准确率. 文献[3]提出基于支持向量机的糖尿病预测模型, 采用径向基作为核函数, 通过三折交叉验证和网格搜索确定最优惩罚参数和核参数, 在PIMA测试集上获得78.39%的准确率. 文献[4]提出基于奇异值(Singular Value Decomposition, SVD)和Boosting级联学习的糖尿病风险分级模型, 提高预测的智能性和准确率. 文献[5]提出结合遗传算法和朴素贝叶斯算法的糖尿病预测模型, 即利用遗传算法进行特征选择, 朴素贝叶斯进行分类决策, 在PIMA数据集上获得了78.7%的准确率. 上述模型由于精度较低, 很难满足实际的需求.
文献[6]提出概率人工神经网络方法(PNN)诊断2型糖尿病, 即一个隐藏层, 神经元数量与训练数据集数量相等, 该方法的预测精度略有提高, 但泛化能力低, 影响模型精度提升. 文献[7]使用多层感知机(MLP)模型, 由于层数或神经元的个数过多反而更容易产生过拟合现象, 泛化能力不足, 在PIMA数据集上测试精度不高. 过拟合使得模型对未知数据拟合效果差, 导致泛化能力下降, 影响整个模型的精度. 文献[8]采用Dropout方法解决多层感知机过拟合问题, 该方法根据设置的失活率使神经元随机失活, 减少神经元参加训练, 以此来降低过拟合问题, 该方法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过拟合, 提高了模型的精度. 为了保证模型具有较高的精度, 需要能够学习到更多的特征, 势必会增加网络的层数和神经元个数, 导致整个网络训练速度变慢, 即收敛速度慢.
多层感知机的隐藏层能够分析并学习数据的特征, 通常其层数越多或层上神经元个数越多, 该网络表征数据特征的能力就越强, 但事实上并非如此, 其层数或神经元的个数过多反而更容易产生过拟合现象, 使得模型对未知数据拟合效果非常差. 因此, 在保证能够充分学习到数据特征的前提下, 解决多层感知机的过拟合现象是一个重要问题. 此外, 随着多层感知机的层数增加, 每一层的参数更新会导致数据分布在输入和输出时发生变化, 经过多个隐藏层后, 最后面的隐藏层的输入数据分布会发生剧烈的变化, 这就使得靠后的隐藏层需要不断去重新适应靠前的隐藏层的参数更新, 这会严重影响模型的收敛速度, 甚至由于数据分布不一致从而导致模型泛化能力不足.
针对上述问题, 本文将批归一化算法与多层感知机结合, 构建新的多层感知机深度神经网络模型, 该模型在每个隐藏层后面增加一个批归一化层, 该批归一化层对前一层的输出进行归一化处理并学习其分布特性, 保证模型中数据分布的一致性. 经过实验验证, 结合批归一化算法的多层感知机深度神经网络模型不仅具有较好的泛化能力, 而且收敛速度快, 同时其准确率较上述方法有明显提高.
2 结合批归一化算法的多层感知机为解决多层感知机的过拟合问题和数据分布不一致带来的负面影响, 将批归一化算法与多层感知机结合, 解决多层感知机在训练过程中的过拟合问题, 同时减小数据分布不一致带来的不利影响, 提高模型在训练过程中的收敛速度. 批归一化算法最初由Ioffe等[9]提出, 该算法能够对输入数据的分布状况进行学习, 保证数据分布的一致性, 减小数据分布改变对训练的影响, 加快训练速度[10]. 此外, 该算法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消除使用Dropout的情况, 即降低过拟合, 提高模型的泛化能力[11].
结合批归一化算法的多层感知机模型如图1所示. 对数据集进行预处理, 使模型学习效果更好. 采用z-score方法将数据转换为均值为0, 方差为1的正态分布; 然后将预处理后的数据送至网络的输入层, 依次通过3个隐藏层, 对数据的特征进行提取, 每个隐藏层后面都有一个批归一化层, 对每个隐藏层输出的分布进行学习和调整, 最后在输出层进行分类决策得出结果.
批归一化算法单独地对每一个神经元的特征进行批归一化处理, 并且每次只在一个训练用的mini-batch上计算均值和方差, 对数据归一化的处理就是让数据的均值为0, 方差为1, 计算公式如式(1)所示.
${\hat x^{\left( k \right)}} = \frac{{{x^{\left( k \right)}} - E\left[ {{x^{\left( k \right)}}} \right]}}{{\sqrt {Var\left[ {{x^{\left( k \right)}}} \right]} }}$ | (1) |
其中,
${y^{\left( k \right)}} = {\gamma ^{\left( k \right)}}{\hat x^{\left( k \right)}} + {\beta ^{\left( k \right)}}$ | (2) |
结合批归一化算法的多层感知机网络结构在每个隐藏层后有一个批归一化层, 对隐藏层的输出进行处理, 可将其与隐藏层看成一个结合层. 其结构如图2所示.
假设一个mini-batch有
$\mu _{Bi}^l = \frac{1}{m}\sum\limits_{k = 1}^m {y_{ik}^l} $ | (3) |
$\sigma {_B^{l2}} = \frac{1}{m}\sum\limits_{k = 1}^m {{{\left( {y_{ik}^l - \mu _{Bi}^l} \right)}^2}} $ | (4) |
$\hat y_{ik}^l = \frac{{y_{ik}^l - \mu _{Bi}^l}}{{\sqrt {\sigma {{_B^l}^2} + \varepsilon } }}$ | (5) |
其中,
$Y_i^l = \gamma _i^l\hat y_{ik}^l + \beta _i^l$ | (6) |
其中,
隐藏层与批归一化层形成的结合层输出为:
$Y_i^{l + 1} = \gamma _i^{l + 1}\frac{{f\left( {{\textit{z}}_i^{l + 1}} \right) - \mu _{Bi}^{l + 1}}}{{\sqrt {{{\left( {\sigma _B^{l + 1}} \right)}^2} + \varepsilon } }} + \beta _i^{l + 1}$ | (7) |
${\textit{z}}_i^{l + 1} = \sum\limits_{j = 1}^N {W_{ji}^l} Y_j^l + b_i^l$ | (8) |
最后一层输出层y为:
$y = g\left( {\sum\limits_{k = 1}^N {W_k^3} Y_k^3 + b_y^3} \right)$ | (9) |
式中, g为输出层的激活函数, 用于决策最终的类别.
3 糖尿病诊断模型使用结合批归一化算法的多层感知机建立糖尿病诊断模型, 该模型搭建及训练所用电脑的CPU配置为Intel Core i7-8750H@2.20 GHz, 16 GB内存, 模型采用Keras[12], sklearn[13]进行实现, 并且使用Tensorflow GPU加速训练. 整个模型建立流程图如图3所示.
糖尿病诊断模型建立流程:
(1) 定义网络隐藏层个数及神经元个数. 给定网络的初始隐层层数和神经元个数, 通过后续的训练和测试效果, 对隐层层数和神经元个数做加减, 使得模型效果好.
(2) 开始训练过程, 反复训练, 直到符合要求. 将前期划分出来的训练集输入网络中, 并在训练集中划分0.1作为验证集微调模型的超参数, 直到训练误差达到最小值或误差不再变化, 训练结束.
(3) 将符合要求的网络及训练参数保存下来, 用于测试集. 对第(2)步中训练好的网络, 保存下来, 使用测试集评估网络的性能.
(4) 重复(1)到(3)寻找最优参数组合.
4 实验 4.1 训练数据集本文建立的模型采用PIMA印第安糖尿病数据集(PIDD)[14]进行训练. 该数据集中共有768条数据, 9个属性, 数据集属性如表1所示. 该数据集中的第9个属性是分类标签, 其值为0和1, 0表示没有糖尿病, 1表示患有糖尿病. 标签为0的有500个, 为1的有268个. 前8个属性是每个样本的特征.
4.2 数据预处理
为了提升模型的训练效果, 对该数据集进行一些预处理. 通过pandas中的describe函数对整个数据集进行描述, 如表2所示. 可以看出数据集中各属性的取值范围较大. 而且该数据集属性量纲不统一, 对模型的训练影响较大. 因此, 本文采用sklean框架中StandardScaler标准化方法, 其通过删除均值和缩放到单位方差来标准化特征, 原理公式为:
${\textit{z}} = \frac{{x - u}}{s}$ | (10) |
其中, z为标准化后的值, s为方差, x为样本特征值, u为平均值.
箱型图[15]是目前最受欢迎的数据分析图之一, 如图4所示, 该图能够直观表示数据离散分布状况, 上四分位数和下四分位数的间距越小, 说明分布越集中, 否则越分散. 箱型图的一个优点就是基本不受异常值的影响, 因此常用来判断数据集中是否存在异常值.
对PIDD应用箱型图, 其结果如图5所示, 可以直观的看出数据的分布状况, 虽然箱型图对数据分析比较客观, 但是同样需要结合实际情况对箱型图给出的异常值进行判断, 比如怀孕次数中的3个异常值是符合实际的, 还有皮脂厚度、遗传系数以及年龄等, 考虑到实际情况, 这些数据不予处理. 综合箱型图和实际情况, 对数据进行处理, 因为PID样本量比较小, 若将包含异常样本的数据删除, 将会丢失其他特征信息. 因此, 在本文中, 对异常值按照缺失值处理, 即使用平均值来替换异常值. 除了异常值, 该数据集中同样包含许多缺失值, 对这些缺失值用该列的平均值进行替换.
4.3 模型训练
将处理后的数据按照9:1比例划分为训练集和测试集, 即训练集有691个样本, 测试集有77个样本. 将训练集送至本文搭建好的神经网络中进行训练, 训练过程中划分0.1的训练集做验证集, 调整网络超参数. 经过多次实验调参, 选择最优模型, 即3个隐藏层, 各层神经元个数分别是16、32、8, 输出层仅有1个神经元. 隐藏层的激活函数选用Relu激活函数, 该激活函数能够使得输出的均值更接近于0, 输出层的激活函数选用Softplus激活函数, 该激活函数更接近生物学的模型且具有一定的稀疏能力, 可进一步优化网络性能[16]. 采用均方误差作为损失函数, 优化器采用Adadelta优化算法.
4.4 实验验证及结果分析本文共做了3组实验, 分别是(a)、(b)和(c). (a)组实验即为本文建立的糖尿病诊断模型; (b)组实验采用文献[8]中提出的模型; (c)组实验将(a)组中所有批归一化层去除, 其他参数不变, 作为一个MLP. 3组实验的数据集以及预处理都相同.
3组实验训练过程中训练和验证的准确率与损失值的变化如图6所示. 图6(a)中训练和验证的损失值在175轮训练时趋于稳定, 且两者基本重合, 网络拟合效果好; 图6(b)中训练和验证的损失值在300~350轮之间已经稳定, 较(a)组收敛稍慢; 图6(c)中很明显的可以看出, 其训练的收敛速度远远慢于(a)组, 说明结合批归一化算法的多层感知机建立的糖尿病诊断模型收敛速度显著提高.
由图6中的点虚线和粗实线(即训练准确率和验证准确率)可以看出, (c)组实验训练集准确率远远高于验证集, 即模型对训练集过度拟合, 泛化能力最差; (a)组和(b)组两者之间误差较小, 泛化能力好, 说明批归一化算法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消除使用Dropout的情况, 提高模型的泛化能力.
3组实验的实验结果如表3所示, 分别记录各组实验的训练准确率、测试准确率以及AUC值. 由表中数据可知, (a)组实验效果最好.
综上所述, 本文建立的糖尿病诊断模型的使用批归一化算法, 提高了模型的收敛速度, 同时其泛化性能有明显提高.
5 结束语本文主要研究多层感知机在构建糖尿病诊断模型中出现的过拟合导致的泛化能力不足以及收敛速度慢等问题, 提出将批归一化算法运用到多层感知机中, 利用批归一化算法能够学习数据分布, 提高训练速度等优点, 重新构建新的多层感知机深度神经网络模型. 批归一化算法通过对隐藏层的输出数据进行批归一化处理, 并能够学习数据的分布, 保证了网络每次输出的分布一致, 加快收敛速度, 并在一定程度上能够缓解过拟合问题. 本文通过对比实验, 在PIMA数据集上验证, 提出的神经网络模型在训练集和测试集分别达到了88.28%和92.21%的准确率, 泛化能力好且收敛速度比其他两组实验快, 可见基于批归一化算法改进的多层感知机神经网络不仅能够有效降低神经网络的过拟合问题, 提高模型的泛化能力. 同时, 改进的多层感知机神经网络模型相比较其他方法在精度上有所提高. 下一步工作将利用本文建立的糖尿病诊断模型与实际应用结合起来, 对模型的适用性作进一步探究.
[1] |
国际糖尿病联盟. 全球糖尿病概览. 8版. 2017. 43.
|
[2] |
Sisodia D, Sisodia DS. Prediction of diabetes using classification algorithms. Procedia Computer Science, 2018, 132: 1578-1585. DOI:10.1016/j.procs.2018.05.122 |
[3] |
刘阳, 孙华东, 张艳荣, 等. 基于支持向量机的糖尿病预测模型研究. 哈尔滨商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8, 34(1): 61-65, 74. |
[4] |
胡建强. 一种基于云雾辅助的移动健康监护系统设计. 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9, 58(4): 608-613. |
[5] |
Choubey DK, Paul S, Kumar S, et al. Classification of pima Indian diabetes dataset using naive Bayes with genetic algorithm as an attribute selection. Proceedings of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Communication and Computing Systems. Nanjing, China. 2017. 451–455.
|
[6] |
Mohapatra SK, Swain JK, Mohanty MN. Detection of diabetes using multilayer perceptron. In Bhaskar MA, Dash SS, Das S, et al, eds.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Intelligent Computing and Applications. Singapore: Springer. 2019. 109–116.
|
[7] |
Soltani Z, Jafarian A. A new artificial neural networks approach for diagnosing diabetes disease type II.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Advanced Computer Science and Applications, 2016, 7(6): 89-94. |
[8] |
Ashiquzzaman A, Tushar AK, Islam MR, et al. Reduction of overfitting in diabetes prediction using deep learning neural network. In: Kim KJ, Kim H, Baek N, eds. IT Convergence and Security 2017. Singapore: Springer, 2018. 35–43.
|
[9] |
Ioffe S, Szegedy C. Batch normalization: Accelerating deep network training by reducing internal covariate shift. Proceedings of the 32nd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Machine Learning. Lille, France. 2015. 448–456.
|
[10] |
朱威, 屈景怡, 吴仁彪. 结合批归一化的直通卷积神经网络图像分类算法. 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图形学学报, 2017, 29(9): 1650-1657. DOI:10.3969/j.issn.1003-9775.2017.09.008 |
[11] |
张德园, 杨柳, 李照奎, 等. BN-cluster: 基于批归一化的集成算法实例分析. 沈阳航空航天大学学报, 2018, 35(3): 72-80. DOI:10.3969/j.issn.2095-1248.2018.03.010 |
[12] |
Galea A, Capelo L. Applied Deep Learning with Python: Use Scikit-learn, TensorFlow, and Keras to Create Intelligent Systems and Machine Learning Solutions. Packt Publishing, 2018.
|
[13] |
Hackeling G. Mastering Machine Learning with Scikit-learn. 2nd ed. Packt Publishing, 2017.
|
[14] |
UCI. UCI Machine Learning. https://www.kaggle.com/uciml/pima-indians-diabetes-database. 2016.
|
[15] |
Wickham H, Stryjewski L. 40 years of boxplots. The American Statistician, 2011.
|
[16] |
孙艳丰, 杨新东, 胡永利, 等. 基于Softplus激活函数和改进Fisher判别的ELM算法. 北京工业大学学报, 2015, 41(9): 1341-134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