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购物热潮兴起, 高校快递日益成为各物流企业的主要市场. 但随着校园快递业务量的迅速增长, 人工取件效率未得到相应的提升, 导致取件排队时间长, 取件拥挤等现象层出不穷.
传统快递取件模式通常使用纸质单据、条形码等方式, 工作人员须在有效的距离内将红外线对准条形码才能扫描成功, 条形码必须保持整洁, 且不能批量读取[1], 货物出入库效率低. 同时, 依靠人工录入信息, 工作量大且效率低, 增加物流环节的人工成本. 在取件时, 还需核对身份证、电话号码、取货码等个人信息, 取件流程繁琐导致排队等候时间长, 用户体验感差. 并且驿站工作人员需每天对货物出入库信息进行统计, 对货物位置信息重新归类移动, 依靠现有的快递管理系统工作量巨大. 条形码在使用中, 受环境影响大, 易破损导致无法识别,而RFID标签抗损坏能力强. 另一方面, 条形码存储少量信息量, 只能标识一类物品, 不能携带物品的差异信息. 电子标签可以携带物品名称、姓名、地址等具体属性信息[2,3].
目前, RFID技术主要应用于物流管理、数据采集、物体定位等场景[4,5], 因此, 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RFID的快递管理系统, 利用RFID技术来实现自动化管理快递, 将 RFID标签贴在每个货物的包装, 在标签中写入货物的地址、姓名、电话等信息, 在驿站货架上设置固定式读写器, 获取货物位置等信息, 生成相应的二维码, 自动发送到用户手机, 用户可在出口闸机通道扫描快递上的 RFID标签及手机上的二维码, 进行匹配, 完成自主取货, 提高快递出入库效率.
作为嵌入式签收设备和上位机软件的连接方式, 通信工具的选择会影响到通信的高效性和稳定性. 在本系统中, 需在快递驿站的各个货架上放置RFID读写器, 对通信方式的灵活性和可扩展性有一定的要求. 有线通信一般是利用金属电缆、光纤等有形媒介进行信息传递[6], 其灵活性受到一定的限制, 因此选择无线通信作为主要的信号传输方式. WiFi是现在使用最为广泛的无线通信技术, 成本较低, 缺点是易受其他信号的干扰, 造成信号传输质量的不稳定, 因此会影响数据的准确性. 蓝牙, 是一种短距离的低功耗的无线传输技术, 但信号易受干扰、传输距离较近等, 适用于个人网络, 不适合各读写模块之间的通信. Z-wave是一种基于射频的高可靠、低成本、用于短距离的通信技术, 但它的标准是并不完全开放[7,8]. ZigBee技术是一种新的无线传感网络技术, 效率高、时延短、安全性高[9], 通过多个节点之间相互连接、相互协调来实现通信. 与其他通信方式相比, ZigBee有一个显著的特点, 它具有强大的组网能力, 可以通过拓扑结构中的主节点来管理子节点, 从而延伸单个节点的传输范围.
1 快递管理系统组成快递管理主要分为: 入库管理、库存管理、出库管理3个部分[10], 系统结构图如图1所示. 在货架上安装固定式阅读器, 对各个区域的货物进行检测, 当货物到达驿站后, RFID标签进入读写器的扫描范围, 货物的信息都会被自动记录, 通过局域网将信息发送给数据库管理系统进行数据比对, 可以节省大量的时间, 并且记录的信息完整准确. 数据库管理系统的架构主要由SQL Server 2016和My SQL组成, 本部分主要负责处理快递信息, 核对用户, 实时更新快递信息.
快递取件系统示意图如图2所示, 本系统利用RFID标签代替条形码识别, 在RFID标签中写入货物的收件人姓名、快递单号、联系方式、地址等信息, 将RFID标签贴在每个货物的包装上. 当RFID标签进入读写器的扫描范围, 读写器进行自动编码形成货物唯一的识别号. 数据库管理系统将标签信息生成二维码, 发送到用户手机. 用户可根据位置信息和驿站内部结构示意图, 方便快捷地找到自己的快递. 货物出库时, 在驿站出口处的平台式读写器上扫描快递, 读写器读取标签信息, 发送至平台后端, 在显示屏上扫描二维码进行信息匹配, 平台后端将匹配信息发送至数据库存储. 同时, 带有标签的快递可实现防盗报警, 减少快递丢失现象的发生.
2 系统硬件设计
快递管理系统主要实现快递信息的采集、处理和传输功能, 系统总体硬件设计框图如图3所示, 主要由上位机系统、射频识别系统、闸机通道系统、ZigBee无线传输模块构成.
上位机系统主要由PC端和数据库管理系统组成, 对快递信息进行保存和更新. 射频识别系统包括RFID读写模块、MCU控制模块、电源模块, RFID读写模块负责数据的采集和传输. MCU控制模块作为系统的控制终端, 控制射频识别系统的数据采集, 电源模块为射频识别系统提供稳定的工作电压, 保证设备持续稳定地工作. 闸机通道系统主要由平台式RFID读写模块、MCU控制模块、电源模块、防盗模块、LCD显示模块组成, 平台式RFID读写模块对快递上的RFID标签进行标志位的清除, 以MCU控制模块的继电器模拟闸机通道的打开, 防盗模块可对未清除标志位的标签发出警报, LCD显示模块用于显示平台式RFID读写模块接收的快递信息, 便于用户进行确认. ZigBee系统包括协调器和终端节点, 终端节点将阅读器采集的信息经过ZigBee无线网络传输到协调器, 经过协调器处理后上传到上位机系统.
2.1 射频识别系统
射频识别系统包括RFID读写模块、MCU控制模块、电源模块, 其框图如图4所示.
2.1.1 MCU控制模块
MCU控制模块芯片采用基于Cortex-M4内核的STM32F407ZGT6处理器, 与Cortex-M3相比, 其内部集成了优化的单指令多数据指令、饱和算法指令、可选择的浮点运算单元和双循环乘法累计单元等[11,12]. 该模块主要负责处理接收RFID读写模块的数据, 并通过串口送至ZigBee终端节点.
MCU外围电路主要包括复位电路、通信接口电路、JTAG调试接口电路.
2.1.2 RFID读写模块基于快递的运输特性及快递数量的庞大, 在选取RFID标签时需要考虑标签读写距离、耐受工作环境、标签频段、标签类型等性能指标.
本系统的RFID读写模块选择了奥地利的专用UHF射频识别读写器集成芯片AS3992, 覆盖大部分UHF频段, 其接收灵敏度高达–86 dbm, 支持多通信协议[13,14]. 读写器的主控制电路主要负责控制发送和接收数据, 处理MCU发送的数字信息, 通过射频信号利用天线发送给电子标签, 并将电子标签反射回来的射频信号经天线接收后进行混频、放大、滤波、数字化等处理后传输给MCU[15], RFID读写模块主要通过GPIO口与MCU进行通信.
AS3992芯片可分为两部分: 射频模块和MCU接口模块. AS3992可通过8位并行线或4线串行和MCU连接通信, 接收来自MCU的指令并反馈对应信息.
2.2 电源模块电源模块主要实现稳压即电压转换功能, MCU控制模块所用芯片STM32F407ZGT6的典型工作电压是3.3 V, 电路中的一部分元器件也需要3.3 V的工作电压, 通过低压差线性调整器AMS1117-3.3设计出BUCK降压电路, 电路图如图5所示.
2.3 闸机通道系统
闸机通道系统主要由平台式RFID读写模块、MCU控制模块、电源模块、防盗模块、LCD显示模块组成, 框图如图6所示. 用继电器模拟闸机通道, 用蜂鸣器模拟防盗模块. 取件成功, 继电器开, 表示闸机通道打开. 取件不成功, 蜂鸣器响, 表示防盗模块启动.
2.3.1 MCU控制模块
此处所用的MCU控制芯片与射频识别系统一致, 外围电路主要由报警器电路、继电器电路构成, 报警电路如图7所示.
2.3.2 液晶显示模块
LCD显示屏选择电容式触摸屏ATK-4.3’ TFTLCD[16], 其分辨率为800×600, 采用NT555IO驱动. LCD采用使用16位并口与外部进行连接, 触摸屏采用IIC接口, 供电电源为3.3 V. 用户在闸机通道处扫描快递, 液晶显示屏能够显示快递数量、姓名等信息, 便于用户确认信息.
2.4 ZigBee无线传输模块本部分主要实现读写器设备和上位机系统之间的通信. ZigBee传输模块是整个系统的核心模块, 采用CC2530芯片作为ZigBee的核心控制器[17,18], 使用CH340电平装换芯片连接上位机软件, 再通过串口直接和射频识别系统连接. RFID读写模块采集的信息通过ZigBee终端节点传到协调器[19,20], 按照ZigBee规范组建网络, 实现RFID数据传输. CC2530核心的电路图及其外围电路如图8所示.
3 系统软件设计 3.1 RFID读写模块软件设计
阅读器上电复位后, 模块初始化, 不断被发送到外界, 阅读器会一直检测是否有RFID标签在其读写范围内, 直到有RFID标签进入读写范围, 进入接收模式. 读取RFID标签发来的数据信息并检测碰撞情况, 若发生碰撞, 则调用防碰撞算法对其中一个标签进行读写. 信息读完后, 阅读器会发送确认接收信号标志位, 存储读到的标签信息, 并通过与 ZigBee 终端节点的通信上传到上位机. 程序流程图如图9所示.
3.2 闸机通道系统软件设计
在平台式读写器上放置带有RFID标签的货物, 用户扫描二维码, 只有当二维码中的信息与标签中的信息匹配, 读写器将RFID标签中的标志位清除, 同时闸机通道打开, 用户取件成功; 否则, 若未清除标志位的货物经过闸机通道, 防盗模块将启动报警信号, 程序流程图如图10所示.
4 实验结果分析 4.1 成功率测试对安装在每一层货架上的读写器读写电子标签的能力分别进行测试, 共测试了60次, 测试结果如表1、表2所示.
测试结果表明, 射频识别系统读取和写入标签的能力存在差异, 读取标签的成功率更高, 平均写入速度为33 张/s, 平均读取速度为41 张/s. 随着距离的增大, 读取和写入数据的能力逐渐降低, 影响快递信息传递的准确性, 最佳距离在3.5米左右.
4.2 并发测试
上位机系统能支持多个终端设备, 当读写器的作用范围内存在多个标签, 并有两个或者以上的标签同时响应, 读写器将会产生冲突. 针对这种问题, 目前主要采用的解决方式为基于TMDA (Tim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的树分叉算法, 该方法应用简单, 识别速度快, 平均识别一个标签约为8 ms, 可以实现大量标签的读取, 从而实现读写器可以与多个标签通信, 进行数据传输, 再经过ZigBee网络的多个节点, 传输到上位机系统. 系统分别对设备内不同数量的快递进行测试, 得到的测试结果如表3所示.
测试结果表明, 在进行并发测试时, 随着设备内快递数量的增加, 查询速度在减慢, 系统处理能力也呈下降趋势.
5 结语利用RFID技术管理快递取件系统, 一方面, 不再使用暴露姓名、电话的纸质单据, 减少了用户个人信息的泄露, 另一方面, 入库自动化减少了物流环节的人工成本,提高快递入库效率; 出库自动化减少了用户排队等候的时间, 用户体验感增强, 并且快递系统的容错率提高.
[1] |
熊川, 嵇建波. 基于CCD的二维条形码检测系统. 电讯技术, 2012, 52(10): 1670-1674. |
[2] |
葛聪, 李明. 激光扫描的物流条形码识别系统. 激光杂志, 2017, 38(7): 188-191. |
[3] |
杨苗发. 条码技术在图书馆信息管理中的应用. 图书情报工作, 2013, 57(S1): 291-293, 303. |
[4] |
徐慧剑. 基于物联网RFID技术的智能仓储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制造业自动化, 2012, 34(7): 139-141. DOI:10.3969/j.issn.1009-0134.2012.4(s).44 |
[5] |
鲁建厦, 赵林斌, 汤洪涛. 基于射频识别库存管理的无人机三维路径规划. 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 2018, 24(12): 3129-3135. |
[6] |
杜一凡, 刘楷文, 曹荣芊. 浅谈无线通信和有线通信的结合. 电子世界, 2018(21): 104. |
[7] |
卢俊文. ZigBee技术的原理及特点. 通讯世界, 2019, 26(3): 35-36. |
[8] |
刘加刊, 顾晨, 朱艳. ZigBee与其他短距离无线通信技术比较及其应用. 中国新通信, 2018, 20(18): 87-88. DOI:10.3969/j.issn.1673-4866.2018.18.079 |
[9] |
刘培学, 陈玉杰, 姜宝华, 等. 基于ZigBee技术的可组网环境监测系统设计. 现代电子技术, 2017, 40(21): 19-22. |
[10] |
董明宇. 基于RFID的智能仓储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硕士学位论文]. 大连: 大连理工大学, 2018.
|
[11] |
周金钢, 彭东林, 郑方燕, 等. 基于STM32F4的时栅数控分度转台控制系统设计. 电子器件, 2015, 38(5): 1138-1142. DOI:10.3969/j.issn.1005-9490.2015.05.033 |
[12] |
杨继森, 江中伟, 许强. 基于AD9959与STM32 F4的时栅位移传感器电气系统设计. 传感技术学报, 2013, 26(8): 1050-1054. DOI:10.3969/j.issn.1004-1699.2013.08.003 |
[13] |
夏宏, 吴济文. 超高频RFID读写器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计算机应用, 2012, 32(8): 2369-2373. |
[14] |
陆春光, 杨思洁, 周佑, 等. 外部电源供电的电子标签功率自动采集方法. 现代电子技术, 2018, 41(14): 130-132, 138. |
[15] |
凌晓艳. 基于AS3992芯片的UHF频段RFID读写器设计[硕士学位论文]. 哈尔滨: 哈尔滨理工大学, 2013.
|
[16] |
汤莉莉, 黄伟. 基于STM32的FSMC接口驱动TFT彩屏设计. 现代电子技术, 2013, 36(20): 139-141, 144. DOI:10.3969/j.issn.1004-373X.2013.20.040 |
[17] |
王天舒, 张功萱, 杨曦晨. 基于ZigBee的无线传感网可信溶液监测系统. 通信学报, 2017, 38(S2): 67-77. |
[18] |
Wang X, Zhang SL, Song GX, et al. Remote measurement of low-energy radiation based on ARM board and ZigBee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uclear Science and Techniques, 2018, 29(1): 4. DOI:10.1007/s41365-017-0344-2 |
[19] |
何源, 郑霄龙. 2.4GHz无线网络共存技术研究进展. 计算机研究与发展, 2016, 53(1): 26-37. DOI:10.7544/issn1000-1239.2016.20150654 |
[20] |
Chen YM, Diao BY, Zhao QJ, et al. Novel plug-configure-play ZigBee-based smart home system. Journal of Beijing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2016, 25(2): 264-270. |